“爹爹,這是的東西,比我的命還重要,一定把它保護好,等我回來,把它交給?!边@是張人亞在1927年“白色恐怖”時期潛回老家,跟爹爹張爵謙說的最后一句話。當時身為員的張人亞非常危險,隨時有被捕犧牲的可能。為了不連累家人,說完這句話便匆匆離去。以上,便是本集《守護》的開場。
從接到選題這一刻起,我們便深切地感受到:這既是一個講述執(zhí)著的樸素故事,同時又是一個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故事。一生只為一句話,一世只做一件事。張爵謙也許并不十分了解人亞的信仰,但他知道兒子寧可付出生命也要追求的事業(yè)是正確的,所以他用自己的行動堅守兒子的理想,張爵謙明白這份文件的重要,因此謊稱人亞已經(jīng)去世,將文件埋入兒子的衣冠冢,此后,每天守護,風(fēng)雨無阻,從黑發(fā)守到白發(fā)蒼蒼,步履蹣跚,他一直在墳前望著人亞離去的方向,期盼著兒子的歸來,他再也沒有見到兒子,但兒子的叮囑卻時時在耳旁響起。幾十年,兒子的聲音似乎越來越清晰。這份質(zhì)樸的情感,對兒子的愛,繼而化作對兒子信念的守護也深深觸動著我們,質(zhì)樸的感情往往成就偉大的事情。當年無數(shù)年輕的員就是懷著這份質(zhì)樸而又堅定的信仰默默付出著他們的青春,甚至生命。我們在創(chuàng)作這一選題的時候,重點刻畫張爵謙老人的倔強,執(zhí)著,一諾千金。他守口如瓶,承受著家人和周遭人物的非議,堅守二十幾年。他其實也是代表了當時中國人這種質(zhì)樸但卻堅定的一種精神,也正是無數(shù)這樣的普通人默默的奉獻,事業(yè)才會成功。張爵謙的這種精神其實也是幾千年的道統(tǒng)和風(fēng)骨。當我們和張爵謙扮演者林永健老師探討劇本的時候,他感慨道:文明為什么綿延千年,生生不息。正是這些普通人的這種精神,薪火相傳。為了兒子的一句承諾,守護了一生。
張爵謙信守了諾言,將所有珍貴的文件史料交給了。他雖然沒能等到兒子的歸來,但卻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時綻放的煙火。此時他恍然看見兒子從離去的路上再次歸來,耳邊似乎又想起人亞的話:相信我,爹爹,紅色的中國一定會出現(xiàn),我們的理想,也一定會實現(xiàn)。做完此片,我們似乎并沒有從幾十年前的故事中走出來,先輩們也仿佛在告知我們:理想,必將照耀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