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微世推網(wǎng)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快聞頭條 » 本地資訊 » 正文

這檔節(jié)目不火,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悲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8-07-02 09:04:36    作者:微世推-江波    瀏覽次數(shù):177
導讀

去年,婊姐曾經(jīng)推薦過一檔略顯低調(diào)的國產(chǎn)脫口秀類節(jié)目:每一期都只有兩個嘉賓外加一個主持人,節(jié)目的形式就是嘉賓閑聊嘮嗑??偣矔r長不超過15分鐘,但每一期都金句頻出,干貨滿滿。節(jié)目的發(fā)起人是公認的實力派女演員

去年,婊姐曾經(jīng)推薦過一檔略顯低調(diào)的國產(chǎn)脫口秀類節(jié)目:


每一期都只有兩個嘉賓外加一個主持人,節(jié)目的形式就是嘉賓閑聊嘮嗑。

 

總共時長不超過15分鐘,但每一期都金句頻出,干貨滿滿。

 


節(jié)目的發(fā)起人是公認的實力派女演員周迅,座上嘉賓不是老戲骨,就是資深演技派演員。

 

他們所談論的問題也很簡單——

 

到底什么樣的表演,才是好的表演?

 

在這個大多數(shù)演員都活躍在各種真人秀節(jié)目時代里,這檔有些寡淡的聊天節(jié)目幾乎是清流式的存在。

 


如今,這檔節(jié)目的第二季終于回歸了。婊姐私心想給大家再一次推薦這檔滿分綜藝節(jié)目——

 

今日影評·表演者言 第二季

Movie Talk:Actors II

 


去年的第一季,曾經(jīng)在豆瓣拿下了9.1的高分,絕對的國產(chǎn)良心綜藝。

 

而第二季剛開播不久,在豆瓣上的評分就已經(jīng)高達9.4分。翻一翻豆瓣的短評區(qū),幾乎全五星好評,甚至驚喜多于第一季。

 

為什么這檔節(jié)目這么受到追捧?

 

大家可以隨意感受一下這一季的嘉賓陣容:

 

陳沖、陳建斌、董子健、黃覺、舒淇、宋佳、田壯壯、王寶強、王硯輝、閆妮、于和偉。

 


再算上作為節(jié)目發(fā)起人的周迅,這些演員坐在那里就是——

 

大寫加粗的“演技標桿”??!

 

每一期,周迅都要和一位稱得上“戲骨”二字的演員,促膝長談兩個小時,然后剪輯成十多分鐘的精華片段。


第二季延續(xù)了上一季的風格,每一期單獨一個主題。

 

不同之處在于,這一季更突出了「表演者」的概念,將目光深情注視“表演者”為人的方方面面。

 

不僅如此,幕后編導玩起了詩意,每一期選用一句古詩詞作為話題切入點,來多角度地展現(xiàn)表演者的每一個側面。

 

風物長宜放眼量

 


這句詩原出自的詩(《七律 和柳亞子先生》),原句的意思是指人生往往會遭到很多困擾與煩惱,主要是來自于自己。

 

所以對于表演者而言——

 

需要不斷開拓眼界,不計較暫時的得失,在生活中尋求積累。

 


這一期的嘉賓請來的是臺灣女演員舒淇,她分享了自己和侯孝賢導演合作時候的心得。

 

侯孝賢導演認為:

 

演員是導演的生命,演不好是導演的問題。

 


很幸運的是,初出茅廬的舒淇就遇到了善于挖掘演員潛力的侯孝賢導演。

 

1995年,舒淇在香港出道。可受制于當時香港娛樂業(yè)的大環(huán)境,演了太多商業(yè)片的她,卻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陷入了表演的困境。

 


正在這個時候,舒淇被侯孝賢相中出演自己的作品《千禧曼波之薔薇的名字》。

 

剛到臺灣拍片的舒淇,很不適應導演侯孝賢的拍攝方法,因為在侯導演的片場,從來不會給演員固定的劇本。

 


他要求演員到了片場,用心感受現(xiàn)場的環(huán)境,然后用環(huán)境幫助演員代入角色——

 

讓演員“活”成電影中的那個人。

 

第一次在片場看到演員真地打起來的時候,舒淇第一次被這種實驗性的表演方式所驚呆。

 


自此,天賦極高的舒淇走上了“實驗性、體驗派”的演員道路。

 

在舒淇的口中,他形容侯孝賢導演把她“吃得很透”,并不斷地嘗試突破她的極限。

 

拍攝《刺客聶隱娘》時,為了表演刺客這個角色,她揮刀揮到去醫(yī)院治了一年的手傷。

 


侯導告訴她,真正殺人無形的刺客,無論刺殺多么驚險刺激,面部都不能用力。

 

而對于演員來說——


鏡頭前的面部是冰山一角,支撐起它的是海水下暗潮涌動的內(nèi)心感受。

 

所以每天到了片場,舒淇就要被吊在四五米高的樹上,房頂上,屋梁上,每天三點起床,四點開“吊”。

 


直到有一天,舒淇可以自如的從樹上跳下,卻沒有流露任何不自然的驚慌神態(tài)。

 

這時候舒淇真得可以像一名刺客女俠一樣瀟灑落地,侯導演才滿意。

 


與侯導經(jīng)過很多次的合作之后,舒淇不斷的拓寬自己做演員的極限。

 

她說:

 

表演者不可以固步自封,演員需以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以專注的精神對待表演。

 

不受虛言,不聽浮術;

不采華名,不興偽事。

 


這句話原出自漢代典籍《申鑒·俗嫌》,指的是不接受虛妄的言論,不信從虛浮的技藝,不采用華而不實的名稱,不興作偽詐的事業(yè)。

 

演藝圈本就是名利場,對于表演者而言——

 

需要時刻保持初心,不應該為追求“紅”而紅,保持純粹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

 


這一期的嘉賓請來了被稱作內(nèi)地實力派演員王硯輝。

 

這個名字或許很多人不算熟悉,但一說到他飾演的角色,那絕對是演技教科書般的存在。

 

一個演員的演技能夠好到什么程度?

 

在知乎上點贊最高的答案就是王硯輝,而且僅僅是因為一段電影里不到一分鐘,電影中一閃而過的片段。

 


電影《烈日灼心》的結尾,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一段短暫的刑訊錄像,王硯輝飾演的嫌疑犯接受警方的調(diào)查詢問。

 

他就坐在那里,用一種淡定平靜,不時抿笑的表情演出了一個犯罪份子的冷血和囂張。

 


這種近乎紀錄片般的無痕演繹無疑是最高級的表演,甚至——


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以為那是真實殺人犯的錄像。

 


王硯輝與周迅的合作可以追溯到十年前的《李米的猜想》里,王硯輝飾演一位挾持了周迅飾演的女出租司機的毒販。

 

他不是慣犯,所以在綁架了女出租車司機時,也會猶豫糾結,時不時地回頭張望。

 


為了一點錢,他鋌而走險用身體藏毒走私,害怕?lián)鷳n時會一直緊張出汗,嘴部抽搐,這些細微的表情讓這個角色更加豐滿。

 

周迅自這出戲后,便叫他王老師。

 


但卻少有人知道,這位資深老戲骨在演藝圈之外,其實早已是云南省話劇團的副團長。

 

多年戲劇舞臺的摸爬滾打,早已練成一名戲精。但是由于云南當?shù)氐难菟嚟h(huán)境相對閉塞,讓他一直沒有更多的機會去展現(xiàn)自己。一直到同導演曹保平合作之后,王硯輝才開始逐漸被觀眾所注意到。

 

《光榮的憤怒》中,他是囂張跋扈,笑里藏刀的村霸;

 


《心花路放》中,他又操著一口云南當?shù)氐鸟R普(云南普通話),演活了一位滑稽的黑老大。

 


在今年上映的《幕后玩家》中,王硯輝飾演不擇手段的唐萬元,再次坐實“反派一哥”的稱號。

 


王硯輝沒演過什么戲份比較多的主角,可每一次都能憑借配角的戲份蓋過了主角的光芒,這就是演員的創(chuàng)造力。

 

在他眼中,角色不分大小,好的表演者更多的是用角色代言:

 

我拍戲的時候是個演員,我不拍戲就是個老百姓。

 

只要給我一個角色、一句話,我給他演好了就行。

 

所以真正的好演員,就要像于無聲處聽驚雷一樣,但同時也能夠潤物細無聲。

 


相較于一般的綜藝訪談節(jié)目,《表演者演》不玩綜藝真人秀那些套路,不展示明星光環(huán),不閑話明星生活,而是——

 

讓一群真正熱愛表演、懂表演,以表演為職業(yè)、為事業(yè)的人,安靜地、認真地探討一下表演這件事。

 

在他們的講述中,觀眾可以看到表演者的藝術初心和價值認同,這正是這個節(jié)目的最大魅力所在。

蘇聯(lián)戲劇學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有一句名言:

 

演員不僅應當學會自我修養(yǎng),而且要學會創(chuàng)造角色。

 

表演,說到底是一門演人的藝術。

 


只是遺憾的是,在如今這個娛樂至死、流量為王的時代里,資本的推波助瀾加上小鮮肉的泛濫讓影視行業(yè)變得浮躁起來。

 

他們哪里是在表演?


分明只是換了一個平臺作秀而已。

 

但好在還有這群專注的演員們,還在潛心打磨演技。

 

這樣的良心節(jié)目,婊姐必須五星推薦!


 
(文/微世推-江波)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發(fā)布者:微世推-江波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nèi)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nèi)容,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立即刪除,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處理郵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702000869號

粵ICP備16078936號

微信

關注
微信

微信二維碼

WAP二維碼

客服

聯(lián)系
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24在線QQ: 770665880

客服電話: 020-82301567

E_mail郵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眾號: weishitui

韓瑞 小英 張澤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饋

用戶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