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微世推網(wǎng)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快聞頭條 » 本地資訊 » 正文

明星八卦致癱網(wǎng)絡,這個讓黃河變清的英雄卻無人問津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7-10-21 03:42:47    瀏覽次數(shù):293
導讀

文丨國館謹以此文對默默無聞的科學家們,致以最深的敬意!——國館君按看到上面的圖片,你一定想不到她是黃河吧,反正最開始我是不相信的。但是,你沒看錯,她就是黃河。那個被稱為“一曲黃河水,半碗黃河沙”的黃河


文丨國館


謹以此文對默默無聞的科學家們,致以最深的敬意!

——國館君按




看到上面的圖片,

你一定想不到她是黃河吧,

反正最開始我是不相信的。

但是,你沒看錯,

她就是黃河。

那個被稱為“一曲黃河水,半碗黃河沙”的黃河,

如今,她真的變清了。

變得清澈見底、變得碧波蕩漾、

變得讓人難以置信,

而且持續(xù)時間之長遠超歷史記載。

看到這一消息時是多么的激動,

那個在古代只有“圣人出”,

才能“黃河清”的現(xiàn)象,

竟然悄悄地出現(xiàn)在了我們的身邊。

黃河清了,

可那個“唯愿黃河流碧水”的卻走了,

他叫朱顯謨,

我國著名土壤學與水土保持專家、

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

將畢生的精力都默默地奉獻在了

那片廣袤而光禿的黃土高原,

他只有一個夢想:

“黃河不清,我死不瞑目!”

如今,黃河清了,

朱顯謨卻走了,

就在前幾天,10月11日上午10時,

朱顯謨因病逝于西安,享年102歲。

死時,默默無聞,

因為人們都在關注著某某男星,

和某某女在一起了,

據(jù)說還刷癱了微博,

真的是英雄枯骨無人問,

戲子八卦天下知。


圖片來源: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官方微博




有人會問,不就是水清了嗎?有什么了不起,

我家門口的河天天都是清的呢!

那我只能對你的無知表示“呵呵”了,

在所有的歷史記載中,

“黃河清”的現(xiàn)象僅有可憐的43次,

平均一個朝代還不到兩次,

其中最長的一次在1727年,

持續(xù)時間才20天。

你可能更不知道,

治理黃河到底有多重要,

1887年黃河決堤,

200多萬人死亡;

1931年黃河決堤,

300萬人喪生;

1938年同樣是黃河決堤,

50多萬人被淹死。

而這不可過是冰山一角,

在2千多年的歷史記載中,

黃河下游發(fā)生決口泛濫的次數(shù)就有1500次,

幾乎每一次都是哀鴻遍野。

在古代,要是治理不好黃河,

是很有可能導致王朝覆滅、

皇權(quán)易主的。

康熙親政后,

曾在宮殿的柱子上寫了

“河務、漕運、三藩”六個大字,

作為其治國安邦的三件大事,

其中排在第一的為河務,

指的就是治理黃河,

他的重要性甚至比平定三藩、

維護領土完整還來得緊急。

而終其一生,

康熙也沒能讓河水變清。

這下你該知道,

治理黃河,讓河水變清

是有多么的重要、多么的偉大吧!

一位家在黃河邊的山西網(wǎng)友感嘆到:

“只有身在山西,

才知道黃河變清意味著什么,

老先生千古!”

 


 


1915年,朱顯謨出生于上海崇明的貧苦家庭,

除了上課之外,砍柴、下地、收割,

樣樣都是好手,

然而辛苦的耕種,

卻只能換來微薄的收獲,

這讓朱顯謨深感古老耕種的落后以及農(nóng)民的悲涼。

那時候,他決心要做一名科學農(nóng)民,

以改變農(nóng)村落后的生產(chǎn)方式。

上海中學畢業(yè)后,

朱顯謨放棄了前程遠大的交通大學,

轉(zhuǎn)投大學農(nóng)業(yè)化學系,

并選擇了一輩子都要同土地打交道的

土壤肥料專業(yè)。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曾感嘆到:

“為中國之崛起而讀書,

也只有在那個時代才有,

要是現(xiàn)在的人說這樣的話,

那簡直就是個笑料了!”

是啊,要是朱顯謨出生在現(xiàn)在的話,

他的選擇估計就是個笑話了。

 

資料圖 黃土高原地貌

高慶國 攝

 

資料圖:陜西黃河壺口瀑布

圖片來源-CTPphoto




大學畢業(yè)后,朱顯謨考進了地質(zhì)調(diào)查所,

隨著指導老師侯光炯

奔赴全國各地開展土壤調(diào)查工作。

也正是這位恩師,

教給了朱顯謨一生受用的嚴謹學風,

做土壤調(diào)查一定要做到“四到一問”:

走到、摸到、看到、訪問到,

最后問一個為什么。

一位水保學科的學生感慨道:

我讀的許多水土保持土壤侵蝕方面的基礎性文章

都是朱先生所著,

說是學界泰斗,一點都不為過。

然而,這都是朱先生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

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在黃土高原工作的50多年中,

朱顯謨兩度入疆,

三次跨越昆侖山

實地考察黃土高原的溝溝坎坎20多遍,

先后撰寫有重要學術意義的論文200余篇。

如今,又有幾個人做得到呢?

又有幾個人沉得下心來

寫一篇有價值的學術論文呢?

就像袁隆平說的:

“我培養(yǎng)研究生、博士,

第一條件就是要下田吃苦?!?/p>

是啊,你連實地考察都不去,

你連苦都舍不得吃,

還搞什么研究、做什么成果呢?

同樣是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

同樣是腳踏實地的民族脊梁,

這樣的英雄,

才真正值得我們永遠瞻仰。


 

朱顯謨院士與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吳普特副校長探討黃土高原的治理

圖片來源: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1959年,為了支援大西北建設,

朱顯謨放棄了南京優(yōu)越的生活和工作,

舉家遷到了地處西北農(nóng)村的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物土壤所。

曾獲國家最高科技獎的李振聲院士回憶:

“朱老為了國家的需要,

舉家西遷楊凌小鎮(zhèn),

獻身于黃土高原土壤科學研究,

深深感動了當時年輕的我,

使我堅定了扎根楊凌

同樣可以做出世界性科學研究成果的的信念。

幫朱顯謨先生搬家的經(jīng)歷,

影響著我一生的科學事業(yè)?!?/p>

朱先生很明確地知道:

他不是來享福的,

他是來尋夢的,

他的夢叫“黃河清”。

朱先生曾立下誓言:

“黃河不清,我死不瞑目!”

而黃河治理的關鍵

就是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經(jīng)過40余年的研究和實踐,

朱先生提出了整治黃土的“28字方略”:

全部降水就地入滲攔蓄,

米糧下川上塬、林果下溝上岔、

草灌上坡下坬。

從根本上消除地面超滲透徑流

而導致的水土流失。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副校長吳普特說:

“依據(jù)國內(nèi)外研究黃河流量與泥沙

運送量的平衡值8億噸來講,

黃河已經(jīng)變清,先生的夢已經(jīng)實現(xiàn)?!?/p>

是的,黃河變清了,

先生的夢想終于實現(xiàn)了,

只是,先生卻再也看不到了!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學部官網(wǎng)




推動人類進步的,

難道不正是這些默默無聞的科學家嗎?

中國的居里夫人何澤慧,

中國的光學之父王大珩,

偉大的氣體動力學專家王承書,

開創(chuàng)了中國大氣物理學的顧震潮,

以及解決了人類溫飽問題的袁隆平,

……

那些對我們來說遙不可及的極限,

總是一次又一次地被他們刷新、

被他們打破:

可我們卻總是把目光一次又一次地

投向那些無聊至極的東西上:

某某明星又出軌了,

某某明星又家暴了,

某某明星又結(jié)婚了,

……

動不動就刷爆朋友圈,

動不動就致癱全網(wǎng)絡,

我們不但從未反思,

反而樂此不彼、沉迷不醒。

對科學家來說,他們或許并不在乎,

他們不希望博人眼球,也不希望人人追捧,

他們最大的愿望是,

自己的發(fā)明和貢獻能帶來社會的進步

人類的向前。

只是,

對于享受著科技帶來無限幸福的我們,

難道不應該給這些默默無聞的科學家們,

致以最深的敬意嗎???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學子悼念朱顯謨院士

圖片來源:西北農(nóng)林大學



本期編輯:刀子    

圖片來源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國館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注明

 
(文/小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發(fā)布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nèi)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nèi)容,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立即刪除,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quán)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處理郵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702000869號

粵ICP備16078936號

微信

關注
微信

微信二維碼

WAP二維碼

客服

聯(lián)系
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24在線QQ: 770665880

客服電話: 020-82301567

E_mail郵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眾號: weishitui

韓瑞 小英 張澤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饋

用戶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