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龍灣潭是跟旅游一日團(tuán)去的,胡炎給我報(bào)的名,同行的還有其他幾位前國企同事。龍灣潭藏得很深,汽車從大楠溪的一條支流七彎八拐進(jìn)去,那天雨下得不小,我們打著雨傘,穿著雨衣。進(jìn)入景區(qū),但見碧潭飛瀑,奇峰出澗,尤其是瀑布,在雨中更見風(fēng)姿。雨中瀑布我在廬山秀峰、天臺(tái)石梁看過,這兩處的瀑布都比龍灣潭有名,秀峰有李太白的《望廬山瀑布》詩,天臺(tái)石梁,詩名雖不如廬山,景卻更好,自唐以降,名家接踵而來。而龍灣潭就沒有這么幸運(yùn)了,誰叫它藏得這么深,這么好呢,以我的個(gè)性,如果知道楠溪江有這么一個(gè)好地方,早就去了。
跨入峽谷,第一感覺就是這里的空氣,在雨中濕濕的,特別的鮮,帶有點(diǎn)甜味,這是一種奇異的感覺。山路彎彎,一彎一奇,一彎一新,水漫溪峽,矴步滿水,過溪要脫鞋,也有的人鞋干脆不脫,淌水過去,膽小的女人還要人牽,赤腳過矴步,小時(shí)候在老家矴步玩耍過,不過水卻沒有這里清,“涉矴水濯足”,這么清的水本應(yīng)濯心才對,濯足太浪費(fèi)了。山路沿溪,溪水翻騰著,回旋著,奔騰著,急處濺起浪花如雪翻騰,溪中巨石塞谷,溪水從巖石上,石縫中,翻爬翻滾,爭著擠著,嘻笑著,歡騰著,一路高唱,奔下山去。
澗中有兩座石拱橋,相距不遠(yuǎn),都建在窄處,一座跨于巨石堆峽口,橋一頭有一亭,正對石橋,我們在亭中歇了一下雨,就上橋了。巨石堆上,浪花堆堆,急流奔喧。另一座在上游山彎處,橋下有一瀑閃出,隱隱可見,瀑布后有一峰,突起如鷹,作欲飛狀。其實(shí)這掛瀑布在巨石堆的溪路上就可以看到,橋下水石爭喧,橋后一瀑,瀑上又有橋,皆半隱半現(xiàn),如山水立軸。急上去看,瀑布飛在溪中,從橋下飛出。沿溪路走,處處是瀑布飛泉,或飛在溪中,或掛在崖壁,在煙雨中,濛濛朧朧。再上去,溪中瀑布更多,一條接一條接龍似的,長的、短的,斜的、橫的,散開的、聚攏的,你飛你的,我掛我的,各呈姿態(tài)。這還沒完,再上去,聽到更響的水聲,一掛更高更大的瀑布忽然從山彎中轉(zhuǎn)了出來,瀑布很大,聲勢奪人,人行棧道,瀑布時(shí)隱時(shí)現(xiàn),直到走盡拐彎,瀑布豁然而出,水聲轟鳴,瀑潭下有磊石,激湍爭流,飛流股股,亂竄磊石壑間,山人對此類壑中水石相激處,曾拈“響壑”兩字命之。瀑前高處有一亭,坐亭可盡觀,亭下有一巖洞,道從洞中出,過洞便是瀑潭,潭水深深,便是大泄龍?zhí)?。其?shí)看大泄龍瀑還有一處妙處,瀑前棧道拐突處有一亭,坐亭可遠(yuǎn)觀大泄龍瀑,觀瀑布,近觀分明,氣勢奪天,遠(yuǎn)觀瀟灑,又生出另一番情趣,這是觀瀑布的妙處,也是山人的心得。
我們走得慢,胡炎還要給同行的同事們拍照,我們到大泄龍瀑時(shí),同團(tuán)的驢友都回去了,而且雨也越下越大了,押團(tuán)的導(dǎo)游也勸大家不要再上去了。
第二次帶家人去,小舅子開車,在楠溪江玩了一天,晚上住龍灣潭山莊,第二天一早進(jìn)山,我們?nèi)サ迷?,景區(qū)里還沒有人。晨嵐山光,林路俱寂,“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清晨的溪水清澈至極,晨光下瀉,能透到水底,深潭碧透,溪淺水滑,溪水靜靜,潺潺而鳴,與鳥聲風(fēng)聲相和,瀑布與雨天比,小了,水花卻更白了??諝鈽O凈,心腑空靈。我們走走停停,一路玩過去,到大泄龍?zhí)?,孩子們高興地奔去玩水了,大人則在旁休息,等孩子玩得差不多了,再往山上走。山道斜在密林中,陰翳清涼,下望大泄龍?zhí)叮亠w懸崖,再仔細(xì)看,瀑布之上還有瀑布,人往上走,回望瀑布,瀑布越來越多,先是一個(gè),繼而兩,再而三,一個(gè)接著一個(gè),有時(shí)現(xiàn),有時(shí)又隱去,數(shù)到最清楚時(shí),瀑布有七折之多,所以瀑布也叫七折瀑。
空中玻璃觀景臺(tái)凌空突出在最懸的山峰崖壁上,高足有300多米,在山路林缺無遮處遠(yuǎn)遠(yuǎn)就能看到,就怵目驚心了,人在U型臺(tái)上走一圈,更是膽戰(zhàn)心驚,我走到觀景臺(tái)上,往下看了幾眼,就趕緊撤回,不敢多看了,而孩子們卻一點(diǎn)也不怕,在上面繞了一次又一次,直到大人把他們叫回。途中有一線天、天柱峰諸景,天柱峰與空中玻璃觀景臺(tái)間有懸空棧道,行走棧道,看對岸青山蒼翠,秀出云表,下瞰山谷深凹,瀑布飛瀉。
看罷觀景臺(tái),即從另一條陡峭山道下山,午飯后到巖頭坐筏漂流到獅子巖,下筏后,孩子們還不忘再去玩水嬉戲,等他們玩膩了,才開車回家。
跨入峽谷,第一感覺就是這里的空氣,在雨中濕濕的,特別的鮮,帶有點(diǎn)甜味,這是一種奇異的感覺。山路彎彎,一彎一奇,一彎一新,水漫溪峽,矴步滿水,過溪要脫鞋,也有的人鞋干脆不脫,淌水過去,膽小的女人還要人牽,赤腳過矴步,小時(shí)候在老家矴步玩耍過,不過水卻沒有這里清,“涉矴水濯足”,這么清的水本應(yīng)濯心才對,濯足太浪費(fèi)了。山路沿溪,溪水翻騰著,回旋著,奔騰著,急處濺起浪花如雪翻騰,溪中巨石塞谷,溪水從巖石上,石縫中,翻爬翻滾,爭著擠著,嘻笑著,歡騰著,一路高唱,奔下山去。
澗中有兩座石拱橋,相距不遠(yuǎn),都建在窄處,一座跨于巨石堆峽口,橋一頭有一亭,正對石橋,我們在亭中歇了一下雨,就上橋了。巨石堆上,浪花堆堆,急流奔喧。另一座在上游山彎處,橋下有一瀑閃出,隱隱可見,瀑布后有一峰,突起如鷹,作欲飛狀。其實(shí)這掛瀑布在巨石堆的溪路上就可以看到,橋下水石爭喧,橋后一瀑,瀑上又有橋,皆半隱半現(xiàn),如山水立軸。急上去看,瀑布飛在溪中,從橋下飛出。沿溪路走,處處是瀑布飛泉,或飛在溪中,或掛在崖壁,在煙雨中,濛濛朧朧。再上去,溪中瀑布更多,一條接一條接龍似的,長的、短的,斜的、橫的,散開的、聚攏的,你飛你的,我掛我的,各呈姿態(tài)。這還沒完,再上去,聽到更響的水聲,一掛更高更大的瀑布忽然從山彎中轉(zhuǎn)了出來,瀑布很大,聲勢奪人,人行棧道,瀑布時(shí)隱時(shí)現(xiàn),直到走盡拐彎,瀑布豁然而出,水聲轟鳴,瀑潭下有磊石,激湍爭流,飛流股股,亂竄磊石壑間,山人對此類壑中水石相激處,曾拈“響壑”兩字命之。瀑前高處有一亭,坐亭可盡觀,亭下有一巖洞,道從洞中出,過洞便是瀑潭,潭水深深,便是大泄龍?zhí)?。其?shí)看大泄龍瀑還有一處妙處,瀑前棧道拐突處有一亭,坐亭可遠(yuǎn)觀大泄龍瀑,觀瀑布,近觀分明,氣勢奪天,遠(yuǎn)觀瀟灑,又生出另一番情趣,這是觀瀑布的妙處,也是山人的心得。
我們走得慢,胡炎還要給同行的同事們拍照,我們到大泄龍瀑時(shí),同團(tuán)的驢友都回去了,而且雨也越下越大了,押團(tuán)的導(dǎo)游也勸大家不要再上去了。
第二次帶家人去,小舅子開車,在楠溪江玩了一天,晚上住龍灣潭山莊,第二天一早進(jìn)山,我們?nèi)サ迷?,景區(qū)里還沒有人。晨嵐山光,林路俱寂,“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清晨的溪水清澈至極,晨光下瀉,能透到水底,深潭碧透,溪淺水滑,溪水靜靜,潺潺而鳴,與鳥聲風(fēng)聲相和,瀑布與雨天比,小了,水花卻更白了??諝鈽O凈,心腑空靈。我們走走停停,一路玩過去,到大泄龍?zhí)?,孩子們高興地奔去玩水了,大人則在旁休息,等孩子玩得差不多了,再往山上走。山道斜在密林中,陰翳清涼,下望大泄龍?zhí)叮亠w懸崖,再仔細(xì)看,瀑布之上還有瀑布,人往上走,回望瀑布,瀑布越來越多,先是一個(gè),繼而兩,再而三,一個(gè)接著一個(gè),有時(shí)現(xiàn),有時(shí)又隱去,數(shù)到最清楚時(shí),瀑布有七折之多,所以瀑布也叫七折瀑。
空中玻璃觀景臺(tái)凌空突出在最懸的山峰崖壁上,高足有300多米,在山路林缺無遮處遠(yuǎn)遠(yuǎn)就能看到,就怵目驚心了,人在U型臺(tái)上走一圈,更是膽戰(zhàn)心驚,我走到觀景臺(tái)上,往下看了幾眼,就趕緊撤回,不敢多看了,而孩子們卻一點(diǎn)也不怕,在上面繞了一次又一次,直到大人把他們叫回。途中有一線天、天柱峰諸景,天柱峰與空中玻璃觀景臺(tái)間有懸空棧道,行走棧道,看對岸青山蒼翠,秀出云表,下瞰山谷深凹,瀑布飛瀉。
看罷觀景臺(tái),即從另一條陡峭山道下山,午飯后到巖頭坐筏漂流到獅子巖,下筏后,孩子們還不忘再去玩水嬉戲,等他們玩膩了,才開車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