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全國小一新生和初一新生將用上教育部統(tǒng)編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教材。歷時五年,教育部組織相關領域專家重新編寫了新版部編語文教材。本報記者日前專訪“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聽他談一談新教材是如何“出爐”的。
把價值觀化為語文“血肉”
文匯報:溫教授,您好!作為“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能否請您總體介紹一下這本新教材的基本情況。
溫儒敏:這套教材從2012年3月啟動編寫,到現(xiàn)在五年多了,上上下下對這套教材的期望值很高。下達要求和指示,教育部直接領導編寫,社會各界也提出批評意見建議,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這套教材上。
也正因此,這套教材的編寫資源空前雄厚。編寫組先后從全國調集五六十位專家、學者、作家、教研員、老師和編輯,實際參與過這套教材咨詢等工作的各個學科領域專家有上百人,這保證了這套教材上符合要求,質量也非常高。我曾向匯報說,這也許不是最理想的教材,但顯然已超越現(xiàn)有各個版本同類教材的水平。我想這大致符合實際。
文匯報:“部編本”語文教材有哪些總體特色?與過去的教材相比有哪些創(chuàng)新和突破?
溫儒敏:“部編本”的總體特色,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立意和眼界比較高。重視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德樹人。價值觀的體現(xiàn)注意整體規(guī)劃、有機滲透,化為語文的“血肉”。
第二,十多年來課程改革所提倡的“以人為本”“自主學習”等理念,在教材編寫中“沉淀”下來了。這些年一線教學所出現(xiàn)的某些通病,也努力通過教材的編寫而得以糾偏。
第三,注重學習和繼承以往教材編寫好的經(jīng)驗,借鑒國外有益經(jīng)驗,使教材編寫更科學、符合語文教育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