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人,他是正統(tǒng)的北京人卻生活在美國;有這樣一個人,他的家族曾經世襲的牛錄章京正紅旗富察氏,他卻一直接受西式教育。他便是傅履仁,是就讀于燕京大學傅涇波之子,幼時由父親帶去見慈禧太后,慈禧賜名永清。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八旗子弟”的移民故事。
作為滿清八大姓之一,富察氏出過眾多的皇后、福晉,宗室名望,盛極一時。雖然說父親是個傳統(tǒng)的中國人(滿族),在燕京大學中一直被傳統(tǒng)文化暈染,但是,對于傅履仁的教育,他卻是轉向西方的開放式教育。1920年的一天,司徒雷登跟傅涇波說起,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燕京大學辦成一所中國化的大學,一所生根于中國、為中國服務、有中國人管理和支持的大學。
說起傅涇波可能大家知道的不多,但是,說起司徒雷登,可能知道的人就很多了。傅涇波是個謎一般的人物,司徒雷登在《在華五十年》一書中這樣寫到“傅涇波之于我,就像我的兒子、同伴、秘書和聯(lián)絡官。”旅加拿大學者林孟熹則這樣說:“傅涇波是對司徒一生最具影響力的人,也是對司徒幫助最大的人
不久,北平解放,傅履仁一家遷往南京。1949年的夏天,父親傅涇波跟隨司徒雷登去往美國,在父親的安頓下,幾個月后,傅履仁也隨著母親一起登上了前往美國的飛機。
一個中國人,不遠千里來到大洋彼岸,在履仁的心中,他知道,唯有認真學習,才能出人頭地。于是,原本就很刻苦的他,如今更加勤奮??忌先A盛頓大學后,傅履仁認為應當繼續(xù)深造,于是,他開始攻讀更高學位的證書。
二十世紀后半期,美國面對民眾參軍重新制定了嚴格的計劃,也就是在這一段時間內開始,美國正式實施了強制兵役制度。然而,剛到美國的傅履仁并未獲得美國公民身份,所以,他與這個制度擦肩而過。在獲得博士學位后,傅將軍順利地拿到了公民身份,離校之際,他終于收到了當時軍隊征收官兵的通知單。
拿到這份通知后,傅將軍毅然決然的選擇留下來服兵役,當時他選擇的是陸軍軍種,地點位于舊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