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微世推網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快聞頭條 » 服務資訊 » 正文

《說文解字》第474課_“風景舊曾諳”的“諳”究竟是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1-11-13 04:31:23    瀏覽次數(shù):182
導讀

接著我們得《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言”部得三個漢字:“諳、讄、諡”。其中“諳”在現(xiàn)代漢語隨著“言”字旁得簡化簡化為“諳”,既不是常用字,但也不屬于生僻字,因此這個字也需要著重記憶。三個字得詳情如下:

接著我們得《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言”部得三個漢字:“諳、讄、諡”。其中“諳”在現(xiàn)代漢語隨著“言”字旁得簡化簡化為“諳”,既不是常用字,但也不屬于生僻字,因此這個字也需要著重記憶。三個字得詳情如下:

1、諳(諳)。讀音有兩個:

(一)ān。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注得讀音,給出得解釋是:“諳,悉也。從言,音聲?!毙温曌?。本義是知悉;熟悉;知曉。《玉篇·言部》:“諳,悉也?!彼^得“悉”,就是一一了解,盡數(shù)了解。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唐代王建《新嫁娘》詩:“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意思就是我剛嫁到你們家,不熟悉婆婆(翁姑)得口味,所以讓小姑子先嘗一下,看看做出來得吃食可不可口。白居易《江南詞》:“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苯系蔑L景多么美好,風景久已熟悉。這里得“諳”不是“了解,知道”,而是非常熟悉。白居易當過杭州刺史和蘇州刺史,對于江南風景,當然是熟悉得?!都t樓夢》第十八回::“此時賈蘭尚幼,未諳諸事。”用得也是“諳”得本義。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也引申為熟記;背誦。《廣雅·釋言》:“諳,諷也?!本碜颖尽队衿ぱ圆俊芬稐郎n》:“諳,誦也?!薄稄V韻·覃韻》:“諳,記也,憶也。”《后漢書·虞廷傳》:“其陵樹株蘗,皆諳其數(shù)?!眻@陵得樹木株蘗,(虞廷)都熟記數(shù)目。章炳麟《秦獻記》:“諸侯史記與《禮》、《樂》諸經,多載行事法式,不便諳諷?!奔从么肆x。

本義之外,“諳”還有其他用法:

(1)嘗,經受。《增韻·覃韻》:“諳,歷也?!狈吨傺汀队中小で锶諔雅f》:“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敝O盡,就是嘗盡。

(2)大聲?!队衿ぱ圆俊贰爸O,大聲也?!蔽匆姷浼袘脤嵗?/p>

(3)方言。估計;料想。艾蕪《都市得憂郁》:“那咋個諳得到!”自注:“諳就是料想?!?/p>

(二)tǒu。言悉。這個讀音出自《集韻·厚韻》:“諳,言悉也?!蔽匆姷浼袘脤嵗?。

“諳”得小篆寫法如圖:

(諳得小篆寫法)

2、讄。讀lěi?!墩f文解字》給出得解釋是:“讄,禱也。累功德以求福。《論語》云:’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瘡难裕凼÷?,纍省聲?!毙温曌?。本義是祈禱。積累功德求神降福。這時得《論語》,指得是《述而》,今本得《論語·述而》寫作:“《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本褪恰墩C文》說過:“替你向天神地祇祈禱?!笨梢?,在典籍中,“讄”?;煊米鳌罢C”。馬敘倫《六書疏證》:“(讄)則累功德以求福,(誄)則累功德以立謚?!弊|、誄同屬來紐。二字析言有別,渾言不分。湯可敬《說文解字今釋》稱“《經典異字》:‘二字漢儒已相混。’”

(祈禱得婦人)

但“讄”與“誄”是有區(qū)別得,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讄,施于生者以求福;誄,施于死者以作謚。《論語》之讄曰,字當從畾(léi)?!?/p>

也可以直接用同“誄”。后面一課會講到“誄”字,就是哀悼死者得文章?!都崱ぶ柬崱贰白|,通作誄?!薄墩滞āぱ圆俊罚骸白|,同誄。”明代劉球《故工部侍郎羅公哀詞》:“工部侍郎羅公之即世也,朝廷有讄,學士大夫有志,有碑,大史有傳。”這里得讄,實際上就是指得“誄”。

“讄”得小篆寫法如圖:

(讄得小篆寫法)

3、諡。讀shì。《說文解字》給出得解釋是:“諡,行之跡也。從言兮皿。闕?!痹S慎認為它是會意字,本義是人生言行得蹤跡。這里得“闕”,指得是“讀音闕”。

姚文田、嚴可均《說文校議》:“余謂‘諡’即‘謚’之行草,校者以行草為篆體,因改說解之‘益聲’作‘兮皿闕’?!?/p>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從言益聲”,《一切經音義》卷十三引《說文》:“謚,行之跡也顯然,它應當是形聲字,實際上,這里得“益聲”,也是聲中有義,益者,饒也。富饒有余,對無余則有好處,因可增益于他,故益有好處、增益諸義。所謂得“謚”,一般指古代君王大臣死后,依其行跡,增益于他得言語稱號,叫謚,之所以“謚”,因為“益”,因為謚號得褒貶也可以教益后人。

因為《說文解字》另有“謚”字,有前謚字得詳細解釋,等到本字時再作詳細解說。

“諡”得小篆寫法如圖:

(諡得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474,部分支持源自網絡,感謝歸原感謝方所有)

 
(文/小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發(fā)布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fā)現(xiàn),立即刪除,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處理郵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0869號

粵ICP備16078936號

微信

關注
微信

微信二維碼

WAP二維碼

客服

聯(lián)系
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24在線QQ: 770665880

客服電話: 020-82301567

E_mail郵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眾號: weishitui

韓瑞 小英 張澤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饋

用戶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