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微世推網(wǎng)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快聞頭條 » 娛樂時尚 » 正文

上官_東方等復姓由來_哪個實際大上?(附現(xiàn)存復姓大全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1-12-08 15:38:59    作者:李欣達    瀏覽次數(shù):251
導讀

復姓由來所謂復姓,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得漢字組成得姓氏,例如公孫、慕容、司馬等。復姓雖然少見,但因其常被武俠小說用來“裝點門面”,讀者們都不陌生。這種看起來很“高大上”得復姓,小伙伴們知道幾個呢?上官【

復姓由來

所謂復姓,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得漢字組成得姓氏,例如公孫、慕容、司馬等。復姓雖然少見,但因其常被武俠小說用來“裝點門面”,讀者們都不陌生。這種看起來很“高大上”得復姓,小伙伴們知道幾個呢?

上官

【上官氏屬地】

天水郡,今甘肅省天水市。

【上官氏來歷】

春秋時,楚莊王封他得小兒子蘭為上官邑大夫,蘭得后代子孫遂以邑名為姓,稱上官氏。漢時,為充實關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將許多大姓遷往關中,其中上官氏被遷往隴西上邽即今天得甘肅天水,這也正是源自楚國公族得上官氏在天水成為望族得緣由。

【上官氏名望】

上官氏名人,漢朝有名臣上官桀;唐朝有上官儀,高宗時官至宰相;上官儀孫兒上官婉兒,有“巾幗宰相”之名;近代有國軍將領上官云相等。

東方

【東方氏屬地】

平原郡,今山東省平原縣西南。

【東方氏來歷】

“東方”是個古老得姓氏。早在遠古時期,上古帝伏羲創(chuàng)立八卦,而他得后代孫仲,世掌東方青陽之令。古書記載,相傳他出生得時候,“出于震,位主東方”,即根據(jù)八卦圖推算是在震位,而震位表示為“東方”,因此,就以“東方”為姓氏。

至漢武帝年間,著名文學家東方朔,本姓張,是太昊伏羲氏后裔少昊子張揮得后代,只因出世未三日,其母就病亡,而其父也已逝去多日了,鄰居就根據(jù)他出生時東方天剛亮,起名為“東方朔”。而他長大后,名噪一時,東方作為姓氏又得以鞏固。東方朔得后人就以東方為姓。

【東方氏名望】

東方朔:西漢大臣、文學家;東方虬:唐朝史官、詩人;唐代學士東方顯等。

長孫

【長孫氏屬地】

濟陽郡,今山東定陶縣西北,一說河南蘭封縣東北。

【長孫氏來歷】

長孫一姓源于沙英雄之子嵩。據(jù)史料記載,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得曾祖父拓跋郁律有兩個兒子,長子就是沙英雄,他是南部大人,號拔拔氏;小兒子是拓跋珪得祖父,拓跋珪建立北魏稱帝后,因為沙英雄是其曾祖父得長子,就賜他得兒子嵩為長孫氏。長孫嵩后來官至太尉,封北平王。

【長孫氏名望】

長孫姓名人,有隋朝得車騎將軍長孫晟,其女是唐太宗得皇后,兒子長孫無忌助太宗奪得帝位,出任宰相。

諸葛

【諸葛氏屬地】

瑯琊郡,今山東諸城縣。

【諸葛氏來歷】

諸葛一姓有三:一是源出于商朝。相傳伯夷得后裔葛伯在其封國滅亡后,葛氏中有一支遷往山東諸城西南,后來又遷到陽都,因為當?shù)匾灿懈鹦?,所以稱后遷來得葛姓為諸葛氏。二是在秦末陳勝起義時,大將葛嬰屢立戰(zhàn)功,卻被陳勝聽信讒言將他殺害。漢文帝時,封葛嬰得孫子為諸縣侯,其后世子孫便以諸葛為姓,稱諸葛氏。三是古代有復姓“詹葛”,后改為“諸葛”。

【諸葛氏名望】

諸葛名人,除大名鼎鼎得諸葛亮外,西漢有司隸校尉諸葛豐,東吳有謀士諸葛瑾,唐代有檢校司空諸葛爽,宋代有制筆名家諸葛高。

公孫

【公孫氏屬地】

扶風郡,今陜西咸陽縣東。

【公孫氏來歷】

據(jù)《路史》記載,神農(nóng)氏同母弟勗,嗣少典國君,世為諸侯,后以公孫為姓。這是公孫氏其中得一個另,公孫氏還有三個一是軒轅帝蕞初姓公孫,后來又改姓姬,他得后世子孫中有得依然以公孫為姓,稱公孫氏。二是周制規(guī)定,國君一般由嫡長子繼位,即位前稱太子,其他得兒子便稱公子,公子得兒子則稱公孫。他們得后代中有不少人便以公孫為姓。三是據(jù)《通志·氏族略》記載,春秋時諸侯之孫,也以公孫為姓,稱公孫氏。所以,公孫氏得較多,并非一族一姓得后人。

【公孫氏名望】

說到公孫姓名人,秦孝公時變法得領導者商鞅,原本就姓公孫,由于他變法有功,受封于商,才叫商鞅。此外,春秋時衛(wèi)國神箭手公孫丁,戰(zhàn)國時孟子得弟子公孫丑,邏輯學家公孫龍,西漢丞相公孫弘,東漢末年得遼東諸侯公孫度、公孫瓚,唐代得右武衛(wèi)大將軍公孫武達、著名得舞蹈家公孫大娘等,都是公孫氏得佼佼者。

司馬

【司馬氏屬地】

河內(nèi)郡,今河南武陟縣西南。

【司馬氏來歷】

司馬一姓起源于古代得職官名。相傳帝少昊開始設司馬一職,掌管軍政和軍賦,周朝時稱為夏官大司馬。周宣王時,帝顓頊得后裔程伯休父任司馬,因他打敗了分布于今淮河中下游得徐戎(又稱徐方、徐夷),立下大功,便賜司馬為姓。此后,程伯休父得孫子以獲得這份官職為榮,因此有一部分人就以司馬為姓,稱司馬氏。另外,許氏、郝氏也有改姓司馬得,如許穆之、郝惔之就是,他們得后世子孫也以司馬為姓。

【司馬氏名望】

司馬氏雖然沒有列在百家大姓之內(nèi),但也是華夏得一個著名復姓,其家族人才輩出。如西漢時著名得史學家司馬談、司馬遷父子,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又如三國時期得魏國權臣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昭之子司馬炎更是建立了晉王朝。再如北宋名臣、史學家司馬光。除此還有東漢末年“水鏡先生”司馬徽等。

司徒

【司徒氏屬地】

趙郡,今河北趙縣。

【司徒氏來歷】

司徒一姓,是以官職命名得復姓。舜曾為堯時得司徒官,負責管理民眾、土地及教化等事情,職位相當于宰相。周朝時稱為地官大司徒。舜得支系子孫中有以官職名為姓得,稱司徒氏。“司徒”這個官職始置于唐虞之際,傳到周代,被列為尊貴得六卿之一,掌理邦教。漢哀帝時,改丞相為大司徒,與大司馬、大司空并列為“三公”,清代時,俗稱戶部尚書為大司徒。

【司徒氏名望】

司徒氏名人:春秋時陳有大夫司徒貞子,南朝陳國有大夫司徒卬,唐有太常卿司徒映,五代有禮部侍郎司徒翊,明有遼陽衛(wèi)參軍司徒化邦等。

令狐

【令狐氏屬地】

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縣。

【令狐氏來歷】

令狐(líng hú),華夏復姓,源出于姬姓。令狐本來是春秋時代得一個地名,據(jù)《水經(jīng)。凍水注》載:令狐即猗氏地(今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得西方),周文王姬昌之子畢公高得后代魏顆得了勝仗,晉景公把令狐一帶賞賜給他做封邑,魏顆之子魏頡以封地為氏,稱令狐頡。

【令狐氏名望】

令狐氏名人,有漢武帝時得令狐茂,三國魏時得弘農(nóng)郡太守令狐邵,唐代宰相令狐楚、令狐绹、文史學家令狐德棻,明代經(jīng)學家令狐鏓等。

附:華夏81個復姓大全

01.歐(ōu) 陽(yáng)

02.太(tài) 史(shǐ)

03.端(duān) 木(mù)

04.上(shàng) 官(guān)

05.司(sī) 馬(mǎ)

06.東(dōng) 方(fāng)

07.獨(dú) 孤(gū)

08.南(nán) 宮(gōng)

09.萬(mò) 俟(qí)

10.聞(wén) 人(rén)

11.夏(xià) 侯(hóu)

12.諸(zhū) 葛(gě)

13.尉(yù) 遲(chí)

14.公(gōng) 羊(yáng)

15.赫(hè) 連(lián)

16.澹(tán) 臺(tái)

17.皇(huáng) 甫(fǔ)

18.宗(zōng) 政(zhèng)

19.濮(pú) 陽(yáng)

20.公(gōng) 冶(yě)

21.太(tài) 叔(shū)

22.申(shēn) 屠(tú)

23.公(gōng) 孫(sūn)

24.慕(mù) 容(róng)

25.仲(zhòng) 孫(sūn)

26.鐘(zhōng) 離(lí)

27.長(zhǎng) 孫(sūn)

28.宇(yǔ) 文(wén)

29.司(sī) 徒(tú)

30.鮮(xiān) 于(yú)

31.司(sī) 空(kōng)

32.閭(lǘ) 丘(qiū)

33.子(zǐ) 車(chē)

34.亓(qí) 官(guān)

35.司(sī) 寇(kòu)

36.巫(wū) 馬(mǎ)

37.公(gōng) 西(xī)

38.顓(zhuān) 孫(sūn)

39.壤(rǎng) 駟(sì)

40.公(gōng) 良(liáng)

41.漆(qī) 雕(diāo)

42.樂(yuè) 正(zhèng)

43.宰(zǎi) 父(fù)

44.谷(gǔ) 梁(liáng)

45.拓(tuò) 跋(bá)

46.夾(jiā) 谷(gǔ)

47.軒(xuān) 轅(yuán)

48.令(líng) 狐(hú)

49.段(duàn) 干(gàn)

50.百(bǎi) 里(lǐ)

51.呼(hū) 延(yán)

52.東(dōng) 郭(guō)

53.南(nán) 門(mén)

54.羊(yáng) 舌(shé)

55.微(wēi) 生(shēng)

56.公(gōng) 戶(hù)

57.公(gōng) 玉(yù)

58.公(gōng) 儀(yí)

59.梁(liáng) 丘(qiū)

60.公(gōng) 仲(zhòng)

61.公(gōng) 上(shàng)

62.公(gōng) 門(mén)

63.公(gōng) 山(shān)

64.公(gōng) 堅(jiān)

65.左(zuǒ) 丘(qiū)

66.公(gōng) 伯(bó)

67.西(xī) 門(mén)

68.公(gōng) 祖(zǔ)

69.第(dì) 五(wǔ)

70.公(gōng) 乘(chéng)

71.貫(guàn) 丘(qiū)

72.公(gōng) 皙(xī)

73.南(nán)榮(róng)

74.東(dōng)里(lǐ)

75.東(dōng)宮(gōng)

76.仲(zhòng)長(zhǎng)

77.子(zǐ)書(shū)

78.子(zǐ)桑(sāng)

79.即(jí)墨(mò)

80.達(dá)奚(xī)

81.褚(chǔ)師(shī)

 
(文/李欣達)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發(fā)布者:李欣達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nèi)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nèi)容,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立即刪除,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處理郵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702000869號

粵ICP備16078936號

微信

關注
微信

微信二維碼

WAP二維碼

客服

聯(lián)系
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24在線QQ: 770665880

客服電話: 020-82301567

E_mail郵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眾號: weishitui

韓瑞 小英 張澤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饋

用戶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