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美元”一詞源于阿拉伯裔美國經濟學家、曾擔任美國總統(tǒng)卡特顧問的喬治城大學教授易卜拉欣·歐維斯,意指“石油換美元,美元換石油”的能源-金融循環(huán)流通體系?!笆兔涝笔敲绹詸嗪徒鹑诎詸嗟闹匾M成部分,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不過,這一情況或許將發(fā)生變化。
“‘石油美元’主宰全球能源市場已經40多年。但現(xiàn)在,中國正尋求改變這種狀況,用‘石油人民幣’取代‘石油美元’?!币患揖惩饷襟w如是說。根據這家媒體的報道,中國正在采取行動打破美國“石油美元”的束縛。它的計劃是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合約,而且該合約將可以在上海和香港的外匯市場完全兌換成黃金。
或許,世界石油結算體系多元化正漸行漸近,那么,“中國元素”究竟可以發(fā)揮怎樣的作用?
多元化發(fā)展已成趨勢
“石油美元”并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學詞匯,還包含了國際和地緣的內涵。“石油美元”是一個循環(huán)體系,具有兩層含義:
其一,石油的購買,只能以美元來結算。石油消費國需要大量的美元來購買石油,石油生產國的售油收入以美元為主。雙方擁有大量的美元儲備,美元成為了必需品。而美元的漲跌,也決定這些國家的財富和財政情況。
其二,結余的美元和財政收入,主要用于購買美國的國債或存入美國銀行。因為通常產油國所獲得的巨額的美元和財政收入,要遠超過本國經濟生產所需的有效投資。因此大量的美元盈余,被用于購買美國國債和投資。
“石油美元”的核心在于,“沒有美元,就沒有石油”。這樣一個封閉的、可持續(xù)的能源金融體系,對美國的好處顯而易見。
“石油美元”體系不僅僅是能源與貨幣掛鉤。石油是人類社會最主要的能源之一,美元是國際上最重要的貨幣,兩者的結合形成了一個全球性的綜合體系,逐步演變成涉及能源、金融、國家安全和全球霸權的龐大體系。
不過,盡管“石油美元”長期“一家獨大”,但石油結算體系多元化的趨勢難以阻擋。石油結算體系的多元化有利于為不同國家提供更多選擇,最近幾年,已有一些國家開始嘗試豐富全球石油結算體系。
舉例來說,日本、韓國等國,對石油需求巨大,并在中東經營多年。盡管尚未構筑直接的貨幣能源交易管道,但基于日元良好的國際化程度,日本一直在石油結算體系多元化的道路上努力嘗試。
中國可做出更多貢獻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以及美國能源自給率的提高,中國逐漸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原油進口國。而美國已經成為僅次于俄羅斯和沙特的世界第三大原油生產國,對原油進口的依存度逐步下降。美國國內頁巖氣技術的發(fā)展和能源開采限制的解除,很可能會進一步導致美國由能源進口國向主要的能源出口國轉變。這對于各主要產油國和世界能源供需體系都是一個重大的改變和挑戰(zhàn)。
與此同時,受到美國制裁或與美國關系緊張的重要產油國,如俄羅斯、委內瑞拉、伊朗等國,紛紛施行或嘗試以人民幣結算的能源貿易。鑒于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有外媒開始猜測“石油人民幣”體系形成的可能性。
“石油人民幣”結算體系對于人民幣國際化和中國的能源安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就目前來看,在短期內,世界石油結算體系還難以因“中國元素”而更為多元化。
第一,主要產油國不僅將石油與美元綁定,這些國家貨幣還實行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且在軍事、安全等領域深刻依賴美國。
第二,“石油美元”體系關系美國和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國不會輕易認同這一體系走向多元。
第三,“石油美元”體系運行至今,已形成巨大的利益團體。
但盡管如此,鑒于中國已成為最大的能源進口國,是石油出口國爭奪的市場,擁有買方優(yōu)勢和一定的話語權。同時中國的綜合國力穩(wěn)步提升,人民幣逐步推行國際化。對中國而言,依然可以在推動世界石油結算體系多元化方面有所作為。
▲資料圖片:超級油輪??壳鄭u港30萬噸級原油碼頭。
首先,可以通過綜合推進的方式,全面增強與產油國的互信、安全關切和經濟聯(lián)系,同時加強國內金融風險管控、穩(wěn)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多種措施并舉。
其次,通過部分先行,與一些條件較成熟的國家先行推進“石油人民幣”結算模式,形成示范效應,并對可能產生的問題進行調整,進行改善;也可與一些國家實行一定規(guī)模的人民幣——石油/天然氣結算,進行經驗探索。
再者,利用機遇,充分利用美國頁巖氣增產、油氣出口對于能源體系和地緣的沖擊,積極拓寬、深化中國與主要產油國的能源經貿合作、互信和安全依賴。
以上言論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