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我們介紹了楚漢戰(zhàn)爭中那非同凡響的“計中計”,這篇繼續(xù)好的打仗故事??傊谡麄€風起云涌的楚漢戰(zhàn)爭之際,可以說是諜影重重,智慧火花四濺,到處都是智力和技術含金量很高的計中計諜中諜,煞是吸引眼球,讓人熱血沸騰的那種。
比如說,韓信接受劉邦的命令向東開去,準備攻打齊國,以便把燕、齊連成一片。為了雙管齊下,也算是走條捷徑,劉邦不等韓信開撥齊國,便派嘴上功夫十分了得僅憑三寸不爛之舌就能傾人國的大謀士酈食其去游說齊國,而且已經(jīng)說動齊王田廣、齊相國田橫,后者甚至宣布背叛楚國與漢軍結盟了,果然語言的力量也是無窮的,甚至于就是行動力本身。
不過,韓信為了搶頭功,也想真真正正擁有自己的地盤,于是聽從了謀士蒯通的計策,也不顧劉邦先期已經(jīng)派遣的酈食其獲得的游說成果,趁著齊國結好漢國麻痹大意沒有防備,真刀真槍地出奇兵襲擊齊國,猝不及防的齊國立馬大敗。齊王田廣大怒,烹殺了無辜的酈食其,自己向東撒丫狂奔忙著逃命,直怪自己太輕信人了,后悔莫及也,這眼花繚亂的計謀運用簡直就是直接把人看傻了。
這還真是潮語所說“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智慧火花的碰撞,便是波詭云譎的戰(zhàn)爭諜戰(zhàn)是也。
項羽一聽說韓信已經(jīng)進占了趙國,還破了齊國,而且又打算南下?lián)舫?,這樣等于是把楚軍半包圍了起來,慌得項羽趕緊派大將龍且、周蘭急行軍奔赴齊國去攻打韓信。韓信也不是吃素的,立即帶領騎將灌嬰等人與之激戰(zhàn),強強對話之下,韓信大破楚軍,素來驍勇善戰(zhàn)的楚大將龍且也陣亡了。
取得了如此驕人戰(zhàn)績的韓信也開始頭腦發(fā)熱,他在占據(jù)齊國站穩(wěn)腳跟后,不僅不派出援兵來給劉邦解圍,還從前線以安定齊國為由要求立自己為假王,等于是公開對劉邦進行要挾,和反叛基本上同一個性質。所以怒不可遏的劉邦差點失去理智又差點發(fā)兵去攻打他,最后才在張良和陳平的勸諫下祭出了一個“順水人情計”,順水推舟給他一個真王當當,避免了一場可能出現(xiàn)的嚴重兵變。
正所謂“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是也。
漢王四年,項羽對他的大司馬曹咎出計說:“你要好好為我守住成皋,不管他們如何挑戰(zhàn),你都要堅守不出,讓他們干瞪眼。等我向東去滅了彭越這個硬骨頭,我相信我只需半個月就能搞定這個難纏的家伙,然后回來接著幫你守成皋?!表椨鹫f完就向東去攻打并收復了彭越在魏地所搶占的十幾座城池,如陳留、外黃、睢陽等重要戰(zhàn)略要地,還真是勢如破竹。
一聽到項羽率領大部隊去攻打彭越,一直待在黃河以南伺機收復成皋的劉邦立馬趁機大兵壓境來戰(zhàn)楚軍,楚軍果然聽項羽的計謀堅守不出。
于是劉邦派人惡毒辱罵了楚軍五六天,怎么爽怎么來,差點連女人的內褲也拿出來恥辱他們一番,大司馬曹咎在成皋城上被罵得七竅生煙很不耐煩,便不想再做縮頭烏龜,也忘了項羽臨走前的殷切叮囑,怒氣沖沖地打開城門渡過汜水,想和漢軍決一死戰(zhàn),除卻這窩囊氣,還真是莽匹夫一個,比項羽強不了多少。
劉邦正在望眼欲穿地等待著楚軍犯錯的這一刻,因為此時漢軍已經(jīng)布了一個大口袋讓楚軍往里鉆,等楚軍士卒剛渡水一半,漢軍突然半渡擊之,楚軍立馬大敗。大司馬曹咎和長史司馬欣最終在汜水河上自刎謝罪。
這就是妙不可言的“半渡而擊計”。
項羽到達睢陽,聽說海春侯曹咎兵敗,急忙引兵回來,當時漢軍已經(jīng)占領了成皋,又正在圍困楚將鐘離昧在滎陽東面,眼看要拿下他了,忽然斜刺里殺出勇猛無比能以一當百的項羽來,漢軍也只能立刻撤退,跑到附近廣武山的險要地帶,扎營和項羽對峙起來了,還真是一波三折。
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軍隊休整,果然如袁生所說的那樣,養(yǎng)精蓄銳的結果漢軍變得兵強馬壯而又糧食充足,蕭何從關中又不斷把兵丁和糧草運來,更加是有恃無恐有備無患。反觀兵力分散又疲于奔命的項羽卻是一大堆麻煩事纏身,不僅是彭越多次從魏地出兵進攻楚地來回攪動楚軍,斷絕楚軍糧道,而且如狼似虎的韓信部隊已經(jīng)開始南下,也就是從齊國南下攻擊楚國本土,這兩股強大力量使得項羽兵疲糧乏腹背受敵,天不怕地不怕的項羽也變得憂心忡忡起來,這回倒是眼睛長到額頭上的項羽低下高傲的頭顱接受議和起來,那就是劉邦派巧舌如簧的侯公去游說項羽放他父親和妻子的那次,然后以從北向南穿越廣武山的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楚河漢界基本上就是這樣得來的了。
曾經(jīng)劉邦被圍困滎陽時想講和項羽不同意,這次倒是他倒轉過來,態(tài)度十分積極,比劉邦還主動。因為那時項羽已經(jīng)明顯處于劣勢,就在于韓信對楚的大兵壓境以及彭越斷絕了他的糧道,可謂是內外交困,情勢在一瞬間就變得面目全非,他知道在廣武山這里根本就堅持不下去了,所以只好出面講和。而且,訂立和約之后,項羽就急忙退后回東方去休養(yǎng)生息啦。
其實從當時的戰(zhàn)爭形勢來看,很多人都以為被困滎陽的漢軍絕對是死路一條,而且從當時的軍隊戰(zhàn)斗力來分析,劉邦絕對不是項羽的對手,難以望其項背也。即使是和韓信、英布、彭越等相比,甚至還稍遜一籌,經(jīng)常吃敗仗,那么為什么能與強大楚軍長期周旋抗衡了如此之久,最后還逼項羽鎩羽而歸了呢?
無它,除了項羽本身的不成熟,連個唯一可用的人范增也趕走,最重要的是漢軍戰(zhàn)略和計謀運用得當,反間計敲去項羽的第一謀臣范增,讓項羽更加內部空虛無人可用,如無頭蒼蠅亂撞,當然是陣法大亂;袁生的以逸待勞計也很得分,以劉邦在滎陽、成皋一線長期堅守,抵抗項羽主力的正面進攻,也就保證了韓信能開辟第二戰(zhàn)場,將燕、齊連成片,最后形成戰(zhàn)略半包圍,并南下攻擊楚本土腹心彭城,給項羽以高壓態(tài)勢,彭越直接讓項羽身后受到騷擾(被稱為“最佳撓背王”,游擊戰(zhàn)之神也),后勤保障不暢通,最后也只能黯然退兵了。
正因為楚漢戰(zhàn)爭中的一系列精彩用計,故而說謀略決定戰(zhàn)爭成敗也。
講和成功以后,項羽帶兵灰溜溜地向東南方撤去,直奔老巢彭城療傷??吹巾椨鹱吡耍瑒钜泊蛩阋鳉w,可是,張良、陳平卻勸劉邦追擊項羽,宜將乘勇追窮寇要痛打落水狗的樣子。
“現(xiàn)如今漢國有了大半天下,很多諸侯王都歸附漢國,而楚軍兵疲糧絕,這正是上天賦予大王滅楚的大好時機,不如索性趁此大好機會把它消滅掉。因為如果現(xiàn)在放走項羽而不打他,讓他們有喘息機會,這就是要放虎歸山養(yǎng)虎為患也。”
于是,劉邦聽從了他們的意見。漢王五年,劉邦帶領部隊尾隨項羽到陽夏南邊,然后駐扎下來,并和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約好會合日期,大家共同攻打楚軍,最終又用了“四面楚歌”之計和十面埋伏計完全打敗了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項羽,大漢也最終得以立國,成為一個大一統(tǒng)國家,劉邦也成了史上第一位草根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