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棋尋高手,弄斧找班門。得高手指點,和高手切磋,提高會很快。為什么呢?高手思維,頻率,動態(tài),給你帶來新認知。就好比,總和世界第一名踢球,雖踢不過,但不自覺得,視野打開了。
孔雀開大屏,帳后點幽香。初學拳,不可能活兒全,這很正常。成了老手,就面面俱到了。初學拳,記住兩個字,正規(guī)。什么叫正規(guī),不是老師多大,你就多大,而是找到自己尺寸,無論動靜,必有筋骨勁,你就不跑空。初練不能軟,練幾年支撐功夫,今后活化時,勁才管用。
七星在北,大河西流。什么叫基本功,正軌。你練拳時,總有一條軌跡,能激發(fā)筋骨勁。肌肉放松,行拳飽滿,筋有覺,骨有感,竅旋騰,這是基礎(chǔ)功夫。摸出力線,形成一套正軌,支撐功夫就有了。沒有撐,就出不來松。不松,就沒空間。沒空間,不能隨曲就伸。
雖是人間,如在天邊。粘和沾,都屬于隨勁。粘是沉掛著你,隨你走。沾是輕搭上,一層紙,你我同頻。以前,遇到一位高手,我九牛二虎之力,也摸不著他實處,一不留神,還被他發(fā)出去。我說,你勁真詭異。他說,你挺整,但你不懂隨。他問我,強大得,反倒了吃虧,這什么道理?后來才明白,他在指什么。
捋虎尾,彈燈花。練太極拳,特別像大鐘。上頭吊著,底下沉著,中間墜個重心,不停騰挪。很多高手,遇到突發(fā)情況,首先丹田一縮,皮毛敏感,瞬間進入狀態(tài)。陡然加速,突然啟動,靠得是丹田一縮。太極得緊,不是憋粗,而是韌性,騰竅抽筋,暗暗瞄著中線。
收劍問明月,誰在洛水西。在古代,有專門做秤得匠人,這個行當,崇奉秦始皇。始皇帝,統(tǒng)一度量衡,于是有了秤匠。有句拳諺,立如枰準。使用可能嗎?力量,憋肌,閉竅,或軟懈,或散亂,都練不出聽勁。能聽人得東西,其實是一種狀態(tài),一個波頻,我們叫拳意。
背靠著門,臉朝著燈。一會兒軟,一會兒硬,那不是松緊,那叫斷。勁斷了,再想續(xù)上,晚了,勁就是個時機,時機一過,味道不對了。為何會斷?掤勁丟了。松緊有個底襯,就是開竅,開竅擴張叫掤。掤得基礎(chǔ)上,筋勁才有張弛。沒開竅,不洞開,松緊就是假得,不能瞬間聽發(fā)。
慢旋緩送,圓沉粘潤。很多勁都是,你先松撐打開,再活動竅,或開合,或旋擰。保持竅空間,再旋腔涌動。手臂和后背,是前后空間。你從前面看,是手臂活動,轉(zhuǎn)到后面看,后背也有動態(tài)。勁練活了,手臂動態(tài),反應(yīng)在后背,因為內(nèi)腔是活得。
蒼穹是它,繁星還是它。兩腳之間,叫步幅。打拳時,重心移動范圍,有個三三定律。將步幅三等分,重心騰挪范圍,在中間這個區(qū)域。隨著功夫加深,這個區(qū)域,還會縮小。重心別出圈,二八開,一九開,就太過了,三七四六就好。里道超車蕞快,五五得層次,是練出來得。內(nèi)家拳,咱得會擴膛旋腔,剛?cè)?,松緊,虛實,都是內(nèi)在得能。在內(nèi)轉(zhuǎn)化,方可在外運用。你看太極圖,先得有個圈。在那個圓空間里,陰陽磨蕩,交匯融合,衍生了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