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未經(jīng)雕琢的玉稱之為璞玉,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籽料。古文獻(xiàn)記載楚人和氏得璞玉于楚山中,兩次獻(xiàn)于厲王武王,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命人刖其雙足。至文王,憫其悲,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這是關(guān)于籽料的最早記載。
明代時宋應(yīng)星的《天工開物》記載:“凡璞中藏玉,其外皮曰玉皮”。玉皮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玉的皮殼,皮殼上顏色就是皮色。
皮色
玉石在玉龍喀什河里經(jīng)過上千萬年河水的沖刷浸染,河水中的礦物元素侵入玉石的表層和裂隙,稱“沁色”,是一種次生顏色;同時還有礦物學(xué)家認(rèn)為和田玉籽料的皮與色的本質(zhì)是玉中的氧化亞鐵在氧化條件下轉(zhuǎn)變成三氧化二鐵形成氧化色。
大自然造化萬千,說起來簡單的物理化學(xué)作用,實際漫長多變,讓籽兒們溫潤圓滑的同時,還變幻出絢麗多彩的皮色,耳熟能詳?shù)挠屑t皮、棗紅皮、灑金皮、秋梨皮、黑皮。
紅皮
棗紅皮 俏色雕
棗紅皮
灑金皮
灑金皮
秋梨皮
秋梨皮
黑皮 俏色雕
黑皮 巧色雕
其實除了大家熟悉的皮色,還有些不太常聽到的皮色,如黃皮、糖皮、虎皮、鹿皮、油煙皮、桂花皮、蘆花皮。
黃皮
黃皮
虎皮 (黑褐交織的紋路)
鹿皮 (皮的的透明度不好,如鹿皮)
油煙皮 大面積的灰黑色
桂花皮 (潔白透光好的玉質(zhì)上,褐色的飄花)
蘆花皮(布滿密集的褐色斑點(diǎn))
記住了以上皮色,再遇到籽料就不會叫不出皮色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