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享珠寶,樂大福為您介紹
在購物過程中,消費者經常誤解“處理”得含義,在此,我們談談什嗎是“處理”。
1、“處理”不是處理品,也不是價格作了調整得物品
許多消費者在購買翡翠飾品前,將“處理”二字理解成為是價格作了降低得“處理品”,因而多花了錢還蒙在鼓里。少數商家明明知道“處理”得含義,但或含糊其詞,或順水推舟對“處理”二字作錯誤得解釋,誤導了消費者。
2、“處理”得具體含義
翡翠經過了處理,就已不是純天然翡翠。在1996年發(fā)布(1997年5月1日實施)得China標準中規(guī)定:翡翠(處理),就是經酸洗去除雜質后,做了注膠處理或做了人工致色(染色)處理得翡翠。實際上就是以往珠寶界稱之為得翡翠b貨、c貨或(b+c)貨。
在2003年得新版China標準中。對翡翠得質量作出了更嚴格得要求:將過去視為a貨得漂白翡翠、浸蠟翡翠也歸為“處理”翡翠。
珠寶玉石名稱后面沒有括號注明,則表示是天然物品(真貨)。如標簽上物品得名稱為“翡翠戒面”,則表明物品是天然翡翠制成得戒面,此戒面沒有注過膠,也未染過色。
3、最優(yōu)商家銷售處理過得翡翠,但應標明并向消費者說明
China從來沒有規(guī)定禁止銷售處理過得翡翠,但要求對人工處理得情況標明。同時,銷售者有責任和義務向購物者解釋,說明真相。因為知情權,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消費者最起碼得權利,在此前提下,才專家避免欺騙行為。經過處理得翡翠專家具有頂級得外觀特征,也有一定得使用價值和欣賞價值,但與相同規(guī)格、相同款式、相同色澤得天然品相比,其價值要大打折扣,其合理得成交價格要低的多。對此,消費者在購物時蕞好能夠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