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晏縣
海晏【yàn】縣,1940年由祁連自治局析置海東設(shè)治局,旋改名海晏設(shè)治局,因鄰近青海湖,取“海晏河清”之意命名。1943年改設(shè)海晏縣,1949年設(shè)海晏區(qū),由湟源縣領(lǐng)導。1951年恢復海晏縣,1952年改設(shè)海晏藏族自治區(qū)(縣級),1953年復改海晏縣。
海晏縣,位于青海省東北部,是黃河重要支流──湟水河的發(fā)源地。青新公路(國道315線)、青藏鐵路橫貫全境,是青?!敖z綢之路”南線的主要組成部分。有青海湖、沙島、西??す懦堑戎包c。
2、囊謙縣
囊謙【náng qiàn】縣,1933年析玉樹縣置囊謙縣。因境內(nèi)藏族囊謙(藏語“囊倫謙寶/囊倫欽布”的簡譯,意為內(nèi)大相)部落而得名。
囊謙縣,隸屬青海省玉樹州。有達那寺、群果扎西、囊謙縣然察大峽谷等著名景點。
3、湟源縣
湟【huáng】源縣,1913年改丹噶爾廳置湟源縣,因地處湟水源頭而得名(注:后由本縣析置海晏縣,湟水源頭今位于海晏縣)。別稱丹噶爾。
湟源縣,隸屬青海省西寧市。著名景點有大黑溝、西石峽、華石山、湟源縣博物館等。
4、樂都區(qū)
樂都【lè dū】,“樂”和“都”都是多音字,在這里讀【lè dū】。后涼置樂都郡,北魏廢樂都郡,置樂都縣,后廢。北宋置樂州,后廢。明置碾北衛(wèi)、碾伯所,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碾伯縣,1929年改名樂都縣,取歷史上的樂都縣一名命名,2013年改設(shè)樂都區(qū)。
樂都區(qū)是青海省海東所在地。著名景點有魯班亭,翟曇寺,央宗寺,西來寺,關(guān)羽碑坊等。
5、古鄯鎮(zhèn)
古鄯【shàn】鎮(zhèn),東漢和帝時在此筑龍耆城,唐屬鄯州,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設(shè)西寧衛(wèi)古鄯驛,民和建縣前為碾伯縣所轄老鴉峽古鄯堡, 建縣后設(shè)古鄯鎮(zhèn)。1950年改鄉(xiāng),1958年成立古鄯公社,1984年復設(shè)古鄯鎮(zhèn)。
古鄯鎮(zhèn),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轄鎮(zhèn)。有七里藥泉等著名景點。
6、青石咀鎮(zhèn)
青石咀【zuǐ】鎮(zhèn),民國廿八年(1939年)屬二區(qū)轄豐聚鄉(xiāng),1949年沿舊制仍屬豐聚鄉(xiāng),1958年并入長風公社,1961年分設(shè)青石咀公社,1984年改為青石咀鎮(zhèn)。隸屬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
7、硤門鄉(xiāng)
硤【xiá】門鄉(xiāng),青海省海東地區(qū)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轄鄉(xiāng)。1931年設(shè)硤門鄉(xiāng),1950年為第六區(qū)第五鄉(xiāng),1958年并入松樹公社,1961年分設(shè)硤門公社,1984年復設(shè)硤門鄉(xiāng)。
8、癿扎鄉(xiāng)
癿【qié 】扎鄉(xiāng),隸屬于青海省囊謙縣,位于囊謙縣南部??偯娣e0.2萬平方千米,人口0.8萬。1959年設(shè)癿扎公社,1963年設(shè)癿扎鄉(xiāng),1972年改設(shè)癿扎公社,1984年復設(shè)癿扎鄉(xiāng)。
9、茶卡鹽湖
茶卡【qi?!葵}湖,別稱茶卡或達布遜淖爾,是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茶卡鎮(zhèn)附近的一個鹽湖?!安杩ā笔遣卣Z,意即鹽池,也就是青海的鹽;“達布遜淖爾”是蒙古語,也是鹽湖之意。茶卡鹽湖被稱為中國“天空之鏡”,與同塔爾寺、青海湖、孟達天池被稱作“青海四大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