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挑起的貿易戰(zhàn)不斷升級,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自然也不能獨善身,雙方針鋒相對,毫不退讓。美國的理由雖為貿易逆差問題而斗,實為確保美國第一的大國地位不受威脅而戰(zhàn)。于是,中美關系相應地出現了此起彼伏的變化,投鼠忌器,在確保相互核摧毀的前提下,誰也不敢輕言戰(zhàn)爭,在守住底線的情況下,雙方暗自運用內力,在戰(zhàn)術層面就經濟中的諸多問題和地緣中局部問題進行著不斷博弈。雖然總體形勢表現為沖突大于合作,但就未來世界新形勢而言,中美關系還是處在局部摩擦、相互認知、理性合作的磨合期,雙方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考量和定位。在地球生物圈條件下,共生關系是必然的選擇,博弈雙方沒有全勝,特別是在人類高科技快速發(fā)展的形勢下,生物的多樣性狀態(tài)是自然的選擇,也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人類的選擇。
然而,就在前天,隨著特朗普簽署了美國2019財年的《國防授權法案》最終版,使中美關系又一次蒙上了陰影,形成了中美關系新威脅。因為法案中針對中國內容又一次觸碰了中國的核心利益,在這一點上,中國是決不能容忍的。
?
該法案為新財年批準了7160億美元的國防預算,它在上一財年增長13%的基礎上再增加2.3%,成為美國史上最大的一筆軍費。報道稱美國想“通過這項新的法案,我們將增加軍隊的規(guī)模和實力。我們將用先進和致命的技術取代老化的坦克、老化的飛機和船只。希望我們的軍事力量未來足夠強大,強大到根本不需要使用它們。而一旦我們使用了,任何人(別國)都不會再有機會。”如此大的軍費預算無不表明美國對于戰(zhàn)爭的渴望和向往,如此的宣言也使對世界的威脅系數也陡然增加。
相比之下,中國的軍費比美國少多了,但它被用于維護中國核心利益,是充裕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如果安全形勢需要,中國是完全有能力隨時提升軍費開支的。美國的軍費占GDP4%,中國只占1.3%,中國軍費的這一比例既向世界各國和人民展示了中國熱愛和平的誠意,也表達了中國軍事力量的自信,但也預留了中國繼續(xù)提增軍費的空間。如此的軍事差異也預示了中美關系發(fā)展不會一帆風順。
對中國而言,最為直接、更重要的是法案的矛頭被普遍認為指向了俄羅斯和中國,其中針對中國的內容相當多,涉及臺海、南海局勢,頗具進攻性,甚至還管到了中國對美投資和孔子學院的事情?!暗聡暋眻蟮勒f,相比中國而言,美國“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更視俄羅斯為假想敵。法案允許美針對俄羅斯進行制裁,讓美國不得出售國防設備給使用俄羅斯科技的國家。據報道,該法案將投資650億美元,開發(fā)新一代“低當量核彈”。這種武器殺傷力較低,主要是在俄動用戰(zhàn)術核武器的前提下有限度使用。很明顯地將俄羅斯和中國視為敵手,海外軍事行動資金比重對中俄相當大,戰(zhàn)爭意圖非常明顯。
另外,在臺灣問題上,法案要求,美國長與國務卿協商后,在法案頒布一年內,向國會相關提交針對臺灣軍力的評估報告,給出美國提升臺灣軍力的建議;擴大美臺高級別軍事交流與聯合軍事訓練,并支持美國對臺軍售與其他軍備轉移。此外,法案還特別指出,“美國應改善對臺軍售的可預測性,及時審查并回應臺灣的軍售需求。”而就在此時,蔡英文宣布,2019年臺灣防務預算將編列3460億新臺幣,較2018年增加183億,增幅高達5.6%。該預算占臺灣島內經濟總量的比重將高達2.16%,遠遠高于大陸的比例。雙方這“一唱一和”,表面上是在唱“雙簧”,實際上是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和臺灣當局的小算盤在做準備,如此以來美臺的曖昧關系可見一斑,蔡英文也是非常急切地想投桃報李。在臺灣問題上,中國是決不可能讓步的,美國深知這一點,但這次又冒如此大的風險,不排除是謀其上,得其中的策略,最終以碰瓷的手法,美國迫使中國在經濟方面讓利,不碰臺獨這一底線而拋棄臺灣。
中國發(fā)言人陸慷14日表示,我們對美方不顧中方堅決反對執(zhí)意通過并簽署含有涉華消極內容的“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表示強烈不滿。我們敦促美方摒棄冷戰(zhàn)思維和零和博弈理念,正確客觀看待中國和中美關系,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guī)定,不得實施有關涉華消極條款,以免給中美關系和兩國重要領域合作造成損害。這一言辭政令的態(tài)度讓美國也不敢輕易就范,底線是絕對不可破的。
美國該法案的簽署和實施,某種程度上講會使中美關系的健康發(fā)展又一次歷史性地倒退了。底線威脅是美國慣用的手法,無論是在當前伊核問題、朝核問題,還是在制裁土耳其和俄羅斯方面,或是貿易戰(zhàn)方面,特朗普善于運用商人的思維,解決問題直接指向對方的核心利益,可以說是招招要害,迫使對方在其它利益方面作出讓步,最終達成自己的戰(zhàn)略意圖。
中美關系的未來發(fā)展,充滿坎坷,也滿懷希望,在維護世界和平的前提下,在摩擦中增強認知,在合作中增強互信,這是大國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