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微世推網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快聞頭條 » 生活常識 » 正文

多種原因導致城市內澇多發(fā)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2-01-06 08:49:52    作者:尚趙若    瀏覽次數:191
導讀

近日:全文分享治理城市內澇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摸清病因方能對癥下藥。城市內澇多發(fā)得癥結在哪里?如何有效解決內澇問題?全文分享感謝分赴多地調研,采訪相關部門負責人、可能學者等,分析城市內澇產生得深

近日:全文分享

治理城市內澇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摸清病因方能對癥下藥。城市內澇多發(fā)得癥結在哪里?如何有效解決內澇問題?全文分享感謝分赴多地調研,采訪相關部門負責人、可能學者等,分析城市內澇產生得深層原因,探討解決之道。

建設防洪排澇體系,應充分考慮城市得自然地理特征和外洪影響

感謝調查發(fā)現,一些內澇發(fā)生較多得城市,大多受到多雨氣候及特殊地形得雙重影響,排水排澇工作難度較大。有得地方降水比較集中,又因河流眾多,在排澇和防洪方面承擔了“自然降水、上游來水”得雙重壓力。

浙江嘉興市4月到10月得雨量約占全年雨量得七成。每年梅雨汛期,嘉興北面受太湖和太浦河影響,西面因東苕溪上游來水,導致內河水位高位運行,河水倒灌排水管道,造成主城區(qū)低洼地帶雨水外排不暢,發(fā)生積水內澇。在湖南長沙市,城區(qū)地勢四周高、中部低,存在排水防澇得天然短板。與此同時,亞熱帶季風氣候導致降雨在此地相對集中,品質不錯強降雨頻發(fā),洪澇同期,進一步增加了雨季防汛防澇得壓力。

西安理工大學水電學院教授侯精明介紹,山前平原型城市、沿海城市都是容易出現內澇得城市類型,“濟南、福州、貴陽均為山前平原型城市代表,這些城市往往容易受到來自城區(qū)周邊山區(qū)洪水得襲擊。而珠三角地區(qū)城市作為沿海城市代表,除了受到當地暴雨影響外,還容易受到上游來水、下游潮水得嚴重影響,因此經常導致城市內澇發(fā)生?!?/p>

可能表示,建設防洪排澇體系,首先應充分考慮城市得自然地理特征和外洪影響,統(tǒng)籌城市防洪和排澇,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城市不透水鋪裝面積增加,自然調蓄空間縮減,增加了防澇治澇難度

除了自然條件造成得雨量大、排澇難,內澇多發(fā)也有城市建設得原因。讀者馮文釗在來信中說:“和以前相比,現在城市面積大了,柏油路、水泥路越來越多。大面積得混凝土地面透水性差,即使遭遇同樣強度得降雨,城市化程度高得地方更容易積水。”

長安大學水利與環(huán)境學院教授羅平平認為,城市不透水鋪裝道路和混凝土建筑覆蓋面積增加,降低了雨水得下滲量和截留量,當暴雨來臨時,積水匯流速度加快,因此更容易形成澇點。

實際上,池塘、湖泊以及農田等透水性強得地表是“天然調蓄池”,有助于雨水滲入地下,減少地表積水。隨著城鎮(zhèn)化建設不斷推進,一些河湖等自然調蓄空間被填平、占用,客觀上也加劇了防澇壓力。有讀者來信表示,上世紀80年代,廣州市天河區(qū)獵德涌兩岸基本上都是農田,而到了2009年,該河涌兩岸已被各種建筑、道路所覆蓋,內澇發(fā)生頻率也大大增加。

對城市化進程中產生得內澇因素,需要通過科學得規(guī)劃設計有效應對。感謝調查發(fā)現,一些城市在規(guī)劃和建設過程中,對這方面考慮并不充分。有得城市在建設道路時,切斷了幾十公里自然狀態(tài)得天然排水路線,道路兩側僅靠涵洞連通,排水由“線”變“點”,增加了排澇泄洪得壓力。有得地方在規(guī)劃低洼地區(qū)交通時,未充分考慮積澇風險,盲目采用隧道方案,埋下隱患。

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院長陳文龍說:“在地勢低洼地區(qū)修建隧道,一旦遭遇大暴雨,或者河水迅速上漲甚至漫溢,很容易導致隧道被積水淹沒,造成人員傷亡。從防洪防澇角度考慮,地勢低洼區(qū)交通更應采用高架橋方案?!?/p>

此外,還有城市制定規(guī)劃和重要項目方案時,對洪澇災害得影響論證不夠全面深入,把重要項目選在城市低洼區(qū)等洪澇災害高風險區(qū)。

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排水系統(tǒng)升級改造應統(tǒng)籌考慮、整體規(guī)劃

針對自然形成及城市化過程中產生得內澇因素,各地各部門大力推進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城市內澇治理取得積極進展。不過,從水利部公布得《華夏水旱災害防御公報》來看,當前城市內澇依然多發(f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品質不錯天氣增多帶來得影響,另一方面則是完善排水系統(tǒng)需要一個較長過程。

已有排水設施按照當時得標準設計,標準低且排水設施老化,是不少城市都存在得問題,老城區(qū)尤為明顯。安徽合肥市城鄉(xiāng)建設局排水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趙德平說:“新城區(qū)和老城區(qū)得排水系統(tǒng)是在不同時期建設得,China規(guī)范標準不斷更新,城市排水設施建設標準也在同步提高,在排澇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別,已有設施達不到新修訂得標準?!痹诎不招鞘校铣菂^(qū)排澇泵站老化,雨水經常排不出去,導致內澇發(fā)生。這幾年,當地新建、改造了6座排澇泵站,使老城區(qū)排澇能力得到一定提升。

感謝在長沙市了解到,老城區(qū)地下排水系統(tǒng)大部分都是雨污合流,雨水、污水通過同一通道排放,碰到大雨天,容易出現內澇。近年來,出于環(huán)境保護得考慮,長沙市對雨污合流管道進行截污改造,要求雨污水必須入廠處理后才可排放。一旦遇上大雨,因雨水量遠超污水量,污水處理廠往往壓力倍增,即便滿負荷運轉也難以應對瞬時洪峰壓力,所以導致一些低洼地帶形成積水點。

各地區(qū)各部門高度重視排水系統(tǒng)得“歷史欠賬”,出臺了不少規(guī)劃、措施,但排水系統(tǒng)得升級改造不會一蹴而就,還有不少實際困難需要認真研究、妥善解決。近年來,陜西西安市在一些區(qū)域建設了“海綿城市”試點工程,解決了一些積水問題。但西安歷史悠久,地下情況復雜,除了排水管、供水管、供電線路、網絡線路等,還有一些文物古跡,加大了地下排水管網改造升級得難度。

“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排水系統(tǒng)改造無法孤立開展。推進工作時缺乏協調,會制約甚至削弱排澇能力?!焙幽习碴柺凶x者范琪說。長沙市岳麓設施維護中心副主任曾世凡認為,城市發(fā)展過程中,地面開發(fā)與地下管網建設不同步,也是形成城市內澇得一個重要原因,“有些地方過去從未出現過積水情況,但在地鐵建設施工過程中,對原有地下排水箱涵進行動遷改造,反而形成了內澇?!?/p>

內澇影響與城市應急管理水平息息相關,應加強預警監(jiān)測、完善應急預案

除了自然地理、城市建設等原因,內澇帶給城市居民得影響也與城市應急管理水平息息相關。今年4月,發(fā)布《關于加強城市內澇治理得實施意見》,明確要完善城市排水與內澇防范相關應急預案,加強流域洪澇和自然災害風險監(jiān)測預警,按職責及時準確發(fā)布預警預報等動態(tài)信息,做好城區(qū)交通組織、疏導和應急疏散等工作。

廣東韶關市讀者劉可原來信表示,提前發(fā)布洪澇預警信息十分重要,“如果能及時發(fā)布城區(qū)可能出現內澇得預報,提醒市民哪里是易積水得危險地段,群眾就能提前避開或及時轉移,減少不必要得損失?!?/p>

“要減少城市內澇得影響,關鍵是要縮短積水時間?!遍L沙市天心設施維護中心防澇排漬科科長高小兵說,應當提升應急管理水平,加強可以隊伍建設,可以通過建立智慧平臺等手段,蕞大限度地降低內澇給居民生活帶來得影響。

長沙市城區(qū)排水事務中心副主任程繼學說,雨季需要配備防澇排漬搶險車輛、設備和可以搶險人員,在市區(qū)兩級值班值守;旱季,也需要搶險人員、防澇排漬搶險車輛隨時待命?!霸谝恍┒虝r間內難以整治到位得易澇點上,還可以配備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背汤^學說。 (感謝 沈童睿 向子豐 申智林 游 儀)

版式設計:張方磊

《 全文分享 》( 2021年12月13日 第 10 版)

 
(文/尚趙若)
免責聲明
本文為尚趙若原創(chuàng)作品?作者: 尚趙若。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nyqrr.cn/news/show-234667.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fā)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郵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3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0869號

粵ICP備16078936號

微信

關注
微信

微信二維碼

WAP二維碼

客服

聯系
客服

聯系客服:

24在線QQ: 770665880

客服電話: 020-82301567

E_mail郵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眾號: weishitui

韓瑞 小英 張澤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饋

用戶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