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各種原因而被雪藏了六年的《無問西東》終于上映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對于這部電影的刻板印象始終停留在,這大概會是一部豪華的清華大學招生宣傳片吧。
也因為如此,對于電影本身并不抱太多期望。選擇去看它,也無非是例行公事,畢竟這部電影很可能是未來一周的討論熱點所在。
《無問西東》海報
但是看完之后,卻發(fā)現(xiàn)它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差,而是好壞兼具,參差不齊。好的地方,忍不住想要為之拍手稱贊;而差的地方,又忍不住要嗤之以鼻,呵呵一笑。
整體來說,這就像是一篇影像化的散文,形散而意不散。在138分鐘的電影中,劃分出來了四個時代背景,以及四個互相獨立,又相互承接的故事,在每個故事中有著更多的番外小故事,而所有故事最終不約而同般地扣住了電影的主題。
電影《無問西東》主題也很簡單,無非是片名所代表的四個字:無問西東。往復雜來說,就是在時代的洪流下,渺小的個人該何去何從?唯有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電影所描繪的四個時代背景分別是1920年代前后,1930-1940年代,1960年代,以及新千年之后的21世紀,跨越百年。這四個背景從民國時代的變遷,到抗日戰(zhàn)爭的風雨動蕩,再到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前夕,最終來到一片欣欣向榮、黑莓滑蓋手機暢銷的新世紀,每個階段都是中國歷史上不得不提的重要節(jié)點。
《無問西東》
從時間順序上來說,第一個故事是迷失在“理工科才叫實業(yè)”的吳嶺瀾。他發(fā)奮讀書,堅信理工科才是實業(yè),實業(yè)才有價值,才是最優(yōu)秀的。可是,他的物理成績卻一塌糊涂,文學成績卻異常卓越。所以他疑惑不解,自我懷疑。
直到1924年,這一年,泰戈爾訪華。在清華園的演講中,泰戈爾說到:“人類的文明正等著一個偉大的圓滿,等著她的靈魂的純美表現(xiàn)。這是你們的責任,你們應得在這個方向里盡你們的貢獻?!?/p>
也正是因為泰戈爾,以及站在泰戈爾邊上的那些先生們,他們從容自信,談論生命的美好和文化的美麗,這一切讓他豁然開朗:何苦鉆牛角尖,何不做真實的自己,無問西東。
雖然這個故事一瞬而過,只在電影中部占用了很短的時間,但是這才是整部電影的靈魂所在,也是所有故事的起始之處。
十幾年后,吳嶺瀾成為西南聯(lián)大的先生。在日軍飛機無休止的轟炸中,他帶著學生躲在云南紅土大陸的夾縫中,飽含深情地朗誦著泰戈爾的詩歌,何等的從容、淡定。
吳嶺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