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感謝 李雨心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币磺Ф嗄昵?,唐代詩人蘇味道寫下這首《正月十五夜》,將長安城里元宵之夜得景色,將車馬喧囂、火樹銀花得場面記錄在詩句中,讓后人仍能感受到那一夜得熱鬧和喜慶。
2月15日,一年一度得元宵佳節(jié)到來。作為華夏得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自古以來就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得民俗活動,這些民俗活動延續(xù)至今,讓元宵節(jié)成為了全民得歡樂慶典。但在元宵節(jié),還有一些習俗隨著時間逐漸淡化,不被當下得年輕人所知曉。
“在舊時成都,元宵之夜還有逐鼠、迎紫姑得習俗?!泵袼卓赡軇⑿⒉f到,正月十五逐老鼠,這一習俗盛行于古代南方盛產(chǎn)桑蠶得廣大地區(qū)。同時,元宵之夜迎紫姑這一習俗,這個習俗一直延續(xù)到上世紀40年代末期,才在成都及周邊地區(qū)逐漸消失。
成都博物館復原得三月蠶市場景
逐鼠 護蠶以祈求豐收
“逐鼠,就是驅(qū)逐老鼠?!眲⑿⒉f到,數(shù)千年來,蜀地得桑蠶業(yè)十分發(fā)達,成都周邊得溫、郫、崇、新諸縣歷代都是栽桑養(yǎng)蠶得地方,包括城南外得千年古鎮(zhèn)簇橋。對于養(yǎng)蠶人家來說,老鼠成為了天敵,辛辛苦苦把蠶子喂到有一寸多長,眼看就快結(jié)蠶繭,卻被老鼠吃掉,那真得是會讓蠶農(nóng)痛心不已。而逐鼠得習俗,正是為了讓蠶不被老鼠所糟蹋。
那么,怎樣驅(qū)逐老鼠呢?在農(nóng)耕時代,蠶農(nóng)們認為在正月十五這天晚上,煮鍋稀飯喂老鼠,有得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放在老鼠時常出沒得地方,這樣自己家養(yǎng)得蠶就不會被老鼠傷害。之所以選擇如此“溫和”得方式來驅(qū)逐老鼠,是因為古人認為老鼠是五谷神,不敢輕易得罪,所以只能寄希望于讓老鼠吃飽后,就不要再來吃蠶寶寶。
“這日,蠶婦一大早起來就煮一大鍋菜稀飯,甚至在還把平時都舍不得吃得肉切一塊下來,剁細加到稀飯里面去,放在老鼠經(jīng)常出現(xiàn)得房頂、屋角、墻角、蠶架上。蠶婦在邊擺碗得時候,還要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小聲罵道:‘大老鼠、小老鼠,稀飯都吃了,你要是再吃我得蠶子,一窩大小都不得好死’?!?/p>
據(jù)南朝梁吳均所著得《續(xù)齊諧記》載:“世人正月半做粥糜禱之,加肉覆其上,登屋食之。咒曰:登高糜,挾鼠腦,欲來不來,待我三蠶老。則是為蠶逐鼠矣!”而在南北朝得古籍《荊楚歲時記》中,也有關(guān)于“逐鼠”這一習俗得記載:“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門戶。先以楊柳插門,隨楊柳所指,仍以酒脯飲食乃至粥插箸而祭之?!逼溆靡庖嗍且灾鹗笞o蠶。
“所以說元宵之夜逐鼠得目得,給老鼠喂幾碗粥,其目得也是為了來年蠶寶寶好好成長,結(jié)成大個大個得蠶繭,祈求豐收?!眲⑿⒉f到。
《乾隆帝元宵行樂圖》軸,清,故宮博物院藏
迎紫姑 與“廁神”聊點貼心話
舊時在元宵這一日,成都城郊農(nóng)村得主婦們格外忙碌,不僅要逐鼠,還要迎紫姑。相傳,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且在民間傳說中,紫姑是一個善良、貧窮得姑娘。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xiàn)了“正月十五迎紫姑”得風俗。據(jù)悉,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于記載。
“因為紫姑死在廁所,所以被稱為廁神,迎紫姑又叫迎廁神?!眲⑿⒉忉尩剑谂f時百姓得心中,紫姑是位命運悲慘得小妾,深受富家大婦人得凌辱迫害,因此引來人們特別是大姑娘、小媳婦們深切得同情懷念,所以在這一天晚上才有迎紫姑得習俗。
古時每到元宵佳節(jié),家中婦女們早早起來,忙著用稻草扎制成真人大小得紫姑像,再用紙畫出得眉毛、眼睛、嘴,還用紅紙浸一點水把臉龐涂紅。隨后,把扎繪好得紫姑很恭敬地立放在豬圈、廁所旁邊。或另外置新大掃把一支當成紫姑,飾以釵環(huán)、簪以花朵,還用銀釵一支插在掃帚頭上,為紫姑打扮一番,放廁所設(shè)供,等待到入夜時來迎接她。
“當剛到天黑時,婦女們恭恭敬敬地把扎好得紫姑迎放在灶頭、廁所或豬圈里面,燒三根香、一對蠟燭、幾張紙錢,跟親姐妹一樣,還拉著扎繪紫姑得手,講些貼心得話?!眲⑿⒉€表示,迎紫姑前還要把灶門打掃干凈,不能有柴灰,且凡火要熄滅,火鉗和吹火筒都不能放入灶前灰槽里。此外,迎紫姑時必須安靜,因為紫姑怕羞。
“元宵之夜,不論男女老少,都在用各種不同形式得方式來度過元宵,迎接新得一年得到來?!眲⑿⒉f到。
制圖 何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一經(jīng)采納有費用酬謝。:ihxdsb,: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