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南省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錢面:珠圈內(nèi)滿漢文“光緒元寶”,圈外上環(huán)“湖南省造”,下環(huán)“庫平七錢二分”,左右各一六瓣花星。錢背:中心蟠龍圖,上下環(huán)英文,左右各一六瓣花星。背景: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湖南省委托英國伯明翰喜敦造幣廠代鑄,是年該廠曾試鑄樣幣數(shù)枚,連同機器一道運回中國。故凝湖南省曾鑄行“光緒元寶” 庫平七錢二分。
二,《湖北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本省》錢面:珠圈內(nèi)滿漢文“光緒元寶”,圈外上環(huán)“湖北省造”,下環(huán)“庫平七錢二分”,左右各一六瓣花星。錢背:中心蟠龍圖,上下環(huán)英文,左右分有“本”、“省”一字。背景: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恢復鑄“七錢二分”、“光緒元寶”為控制外流,在舊范上鏨刻“本省”二字于錢幣背面,以示限本省流通,留存較少。
三,《四川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爾寶》錢面:珠圈內(nèi)滿漢文“光緒元寶”,圈外上環(huán)“四川省造”,下環(huán)“庫平七錢二分”,左右各一十字花星。錢背:中心蟠龍圖,上下環(huán)英文,左右各有一十字花星。背景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鑄,分楷書、行書兩類。另有英文字母錯版、大頭龍燈、小頭龍藏、四角龍、無頭庫等。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清廷整頓各地造幣廠,令四川所需銀元向湖北省銀元局搭鑄,該幣一度停鑄
四,《吉林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錢面:珠圈內(nèi)漢文“光緒元寶”,中心為寶并花枝,圈外上環(huán)“吉林省造”,下環(huán)“庫平七錢二分”。錢背:中心蟠龍圖,上下環(huán)英文,左右為滿文。背景: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吉林省造幣廠鑄行紀年“光緒元寶”,含銀量較低多在東三省流通,因星花,文字區(qū)別而有多種版別。
五,《大清光緒二十四年奉天機器局造半角》錢面:中心珠圈內(nèi)“五角”, 珠圈環(huán)英文,外環(huán)滿文。錢背:中心蟠龍圖,外環(huán)“大清光緒二十四年奉天機器局造”。背景:奉天省會沈陽舊設兵工廠,稱機器局,于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及次年鑄行幣值為一元、五角、二角、一角、半角的光緒元寶,該幣按龍須、龍角、龍爪、龍珠的區(qū)別有多種版別。
六,《光緒元寶 (北洋)庫平一兩》錢面:珠圈內(nèi)漢文“光緒元寶”。 圈外上環(huán)滿文四字,下環(huán)“庫平壹兩”,左右分別為“北”、“洋”一字。字上一星點。錢背:中心蟠龍圖,上下環(huán)英文,右為阿拉伯數(shù)字33,左右下側各一 園點星。背景: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北洋銀元局試鑄清制定“銀幣分量成色章程”法 定銀元為庫平壹兩后,鑄行“庫平壹兩” “光緒元寶”。該幣不為市人接受,隨即停鑄。
七,《大清銀幣長須龍》錢面:珠圈內(nèi)“大清銀幣”四字,上環(huán)四個滿文,下環(huán)“宣統(tǒng)三年”,兩側花枝紋飾。錢背:長須龍紋飾,“壹元”二字,下環(huán)英文。背景:宣統(tǒng)三年(1911年)設在天津的造幣總廠試鑄紀值“大清銀幣”,該幣擬定為大清國幣。一元的龍圖分為長、短須龍,反龍、大尾龍、曲須龍,英文后有點等十多個版別。角幣為單龍戲珠。面值有壹元、伍角、弍角、壹角四等。
八,《大清光緒二十二年北洋機器局》錢面:小珠圈內(nèi)有直書“壹元”,外環(huán)滿文一十三字,大珠圈外楷書“大清光緒二十二年北洋機器局”。字間三個五星。錢背:中心為蟠龍圖,外環(huán)英文。背景:北洋泛指北方沿海諸省。光緒二十二年底開鑄銀幣,面值壹元、五角、二角、一角和半角五等,是我國第一批以元角為名稱的紀值幣。閱識堂細說文化GWJY100網(wǎng)羅收藏趣聞、了解更多藝術品交易市場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