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微世推網(wǎng)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快聞頭條 » 歷史科學 » 正文

中國美術館呈現(xiàn)香港“水墨運動”的先驅者呂壽琨作品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8-03-17 21:38:29    作者:微世推-實習王海鵬    瀏覽次數(shù):210
導讀

3月16日,“自我有乾坤——呂壽琨與早期水墨運動”:呂壽琨水墨畫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稱其是20世紀在香港藝壇大放異彩的藝術家,是香港“水墨運動”的先驅者,是促發(fā)香港本土現(xiàn)代主義藝術運動

3月16日,“自我有乾坤——呂壽琨與早期水墨運動”:呂壽琨水墨畫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稱其是20世紀在香港藝壇大放異彩的藝術家,是香港“水墨運動”的先驅者,是促發(fā)香港本土現(xiàn)代主義藝術運動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此次展覽從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及香港藝術館挑選展出51件上世紀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呂壽琨的代表性作品。

拆開一幅墻,再由一個—個磚砌成一幅墻

呂壽琨受父親呂燦銘的薰陶,又與前輩畫家如趙浩公、廬霖寰、黃般若及李研山等交往,但其主要是通過大量臨寫古代繪畫自學。此次展覽中的“習作”很可能是受到了1959年臺北故宮博物院國畫展覽的啟發(fā),盡管當時展出的都是圖像復制品。呂壽琨并不將研習傳統(tǒng)繪畫當成束縛,反而視其為創(chuàng)新的基礎。他將臨摹古代名作比喻為“拆開一幅墻,再由一個—個磚砌成一幅墻”。點和線就是比喻中的磚頭,它們本身已具表現(xiàn)力,藝術家需要將之掌握才能創(chuàng)新。

作為示范習作,呂壽琨提醒觀者臨摹古人作品的目的并不止于追求形似,同時亦須了解由姿勢、運筆等部分組成的作畫過程。如果作畫中稍為不慎,作品的整體效果便會受到影響。黨藝術家能夠將畫法和繪畫的基本要素揮灑自如并且能化為己用,運用古法就不會成為阻礙其藝術表達的桎梏。呂壽琨就是一位可以運用傳統(tǒng)筆法將香港的尋常風景轉化為充滿靈氣的山水的畫家。

本次展覽中展出許多傳承傳統(tǒng)筆墨的山水畫作品,包括呂壽琨臨摹古代大師的經(jīng)典之作,如臨摹吳鎮(zhèn)的《漁父圖》和倪瓚的《春風江亭》等等。在筆墨語言的塑造與觀念化抽象的提煉之間,呂壽琨也找到了實現(xiàn)自我文化身份的通道。

《臨吳鎮(zhèn) 漁父圖 》 Wu Zhen’s Fisherman(1967年)

1967年5月,呂壽琨創(chuàng)作了《臨吳鎮(zhèn)“漁父圖”》,但是這幅對于吳鎮(zhèn)作品的臨習卻并非描繪吳氏心中的世外桃源。呂壽琨創(chuàng)作的是風暴過后,漁夫繼續(xù)出海捕魚的景象。呂氏在題跋中寫:“既已有所抱負,必力圖生存,然后改造時勢以證見自我之存在?!?/p>

《臨倪云林 春風江亭 》(1967年)

《臨倪云林 雨后空林 》Copy of Ni Zan’s A Secluded Forest after Rain(1967年)

 
(文/微世推-實習王海鵬)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發(fā)布者:微世推-實習王海鵬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立即刪除,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處理郵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702000869號

粵ICP備16078936號

微信

關注
微信

微信二維碼

WAP二維碼

客服

聯(lián)系
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24在線QQ: 770665880

客服電話: 020-82301567

E_mail郵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眾號: weishitui

韓瑞 小英 張澤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饋

用戶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