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秀對東漢的開國功臣,基本上是友好的,沒有走“兔死狗烹”的老路
在東漢的開國功臣中,竇融是比較特殊的一個。他并不是隨同劉秀起兵的“嫡系”,但在平定河西的戰(zhàn)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得到了很高的待遇和榮譽。但他的子孫卻倚仗權(quán)勢胡作非為,不僅連累了竇融,而且在竇融死后,也都因罪死于獄中。
竇融原本是王莽的部下,參加了昆陽之戰(zhàn)。王莽敗亡后,投靠了更始帝劉玄,舉家西遷河西,并在河西站穩(wěn)了腳跟,被推舉為行河西五郡大將軍事。他在河西保境安民,防止羌人騷然,抗擊匈奴侵犯,“上下相親,晏然富殖”,各地流民避兇饑者,歸之不絕。他聽說劉秀稱帝的消息后,便派人去聯(lián)絡(luò),打算歸附劉秀,正巧劉秀也派出使者同他聯(lián)絡(luò),爭取他共同對付割據(jù)一方的隗囂、公孫述,所以劉秀見到竇融的使者后,非常高興,對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并賞賜黃金二百斤,封他為涼州牧。
劉秀平定各路群雄后,剩下的最大的對手就是關(guān)隴地區(qū)的隗囂和四川的公孫述。隗囂曾歸順更始帝劉玄。劉玄死后,他割據(jù)一方,曾幫助劉秀大將鄧禹攻打赤眉軍,鄧禹因此秉承光武帝旨意,命隗囂為西州大將軍,得以專制涼州、朔方政事。劉秀想借助他的力量,因此對他很尊重,待以國賓之禮;隗囂也幫助劉秀的大將馮異等擊敗了公孫述,這樣一來,劉秀更是以特殊的禮儀對待隗囂,但目的還是想讓隗囂歸順自己。隗囂也明白,但始終想獨霸一方。劉秀爭取隗囂的努力失敗后,準備武力討伐,在此關(guān)鍵時刻,竇融堅定地站在了劉秀這一邊,他致書隗囂,要他深思逆順之道。但隗囂不予理會。竇融便整軍備戰(zhàn),他的態(tài)度得到了劉秀的高度贊賞。劉秀還專門派人整修竇融父親的陵墓,“祠以太牢”,并“數(shù)馳輕使,致遺四方珍饈”,竇融則投桃報李,主動請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