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過敏性休克發(fā)病急驟,在治療前往往來不及進行實驗室檢查,所以主要依靠病史、臨床表現(xiàn)和體征來幫助判斷。一般來講,在明確接觸抗原后的數(shù)分鐘即發(fā)生的累及多個系統(tǒng)的全身過敏反應即能夠幫助確診。由于青霉素等藥物過敏的發(fā)生雖然來勢急驟,但只要處理及時得當,病人的恢復和預后都較良好,因此現(xiàn)場緊急處置非常重要,如皮下注射腎上腺素在任何基層醫(yī)療單位都可實施,但是如果將青霉素等引起的過敏性休克患者轉(zhuǎn)送醫(yī)院,不進行現(xiàn)場緊急處置,往往在轉(zhuǎn)院途中即出現(xiàn)危險。
脫離過敏原 一旦診斷為過敏性休克,應迅速判明過敏原因并立即脫離接觸過敏原。藥物過敏引起的應立即停藥,青霉素皮試引起的應結扎注射部位近端肢體。同時置患者休克體位(一般采取臥位,頭和胸部抬高20 ~30 ,下肢抬高15 ~20 的體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和減輕呼吸的負擔)。給予高流量氧氣吸入,為 4~5L/min,應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患者暈厥時可針刺人中穴。
使用腎上腺素 根據(jù)病情嚴重程度立即皮下或肌注0.1%腎上腺素 0. 5~1 ml,如果 1分鐘左右見效,可根據(jù)病情在10~30分鐘重復肌注1次,如果在1分鐘后未見緩解應以腎上腺素0. 5~1 ml加生理鹽水 5~10 ml稀釋后靜脈注射,如果靜脈注射困難可給予舌下注射,直至脫離危險。腎上腺素的及時應用往往是保證搶救是否成功的關鍵步驟。腎上腺素能使小動脈、微動脈收縮,增加外周阻力,提高血壓,保證心腦等重要器官血液供應,并可迅速緩解支氣管收縮,改善肺通氣功能。
迅速建立靜脈通道 在注射腎上腺素的同時,應迅速建立靜脈輸液通道并首先靜脈推注地塞米松5~10 mg,然后根據(jù)病情繼續(xù)給予糖皮質(zhì)激素維持治療,直至病情穩(wěn)定后酌情撤除。通常選用氫化可的松 200~400 mg或甲基強地龍 80~120 mg靜滴,甲基強地龍應在60分鐘以上靜滴完,速度過快可引起心律不齊。因過敏性休克時可出現(xiàn)大量血漿滲出血管外,故應同時補充生理鹽水等液體以維持組織灌注。
當收縮壓降至 80 mmHg以下時,應該重新建立另一靜脈通道給予抗休克藥物,如靜滴去甲腎上腺素,用1~2 mg加入100 ml液體中,以每分鐘 4~10 g的速度滴入,或給予間羥胺10~40 mg加入100 ml液體中緩慢滴注。升壓藥物應根據(jù)血壓的波動情況隨時調(diào)整滴速;伴有心力衰竭可同時給予其他具有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藥,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多培沙明等。
維護呼吸道通暢 喉頭水腫出現(xiàn)窒息先兆時,應立即氣管插管或行氣管切開術。呼吸衰竭者可肌注尼克剎米0. 2~0. 5 mg或洛貝林3~10 mg等??膳浜峡惯^敏藥物。通常肌內(nèi)注射異丙嗪 25~50 mg,或氯苯那敏10~20 mg。神智清醒者可口服西替利嗪 20 mg或非索非那丁180 mg或地氯雷他定10 mg。心跳呼吸驟停者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術,包括保持呼吸道通暢、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摩以及心內(nèi)注射腎上腺素等。
在整個搶救過程中應始終密切注意觀察血壓、脈搏、呼吸和體溫等生命體征,以便及時對癥處理,有條件進行心電監(jiān)護,直至脫離危險。搶救過程超過12小時者應注意糾正酸堿及水電解質(zhì)平衡紊亂。病情緩解在出院前,醫(yī)生應負責向病人說明今后應注意避免的過敏原,以免再次發(fā)生過敏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