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每當(dāng)節(jié)假日人們都去旅游的時候,我總是要和媽媽去一趟天津古文化街,我從小到現(xiàn)在去過古文化街的次數(shù)已經(jīng)數(shù)不清了,可每次媽媽問我想去哪兒的時候,我第一個想去的地方肯定還是古文化街。媽媽有時開玩笑地問我為什么總是想去那兒?是呀她的津味、古味、文化味一直深深地吸引著我…
天津枕河瀕海,水運歷史悠久,在經(jīng)濟和軍事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古文化街由宮南宮北大街和宮前廣場三部分組成,全長580米,街寬7米,除了有天津特色的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魏記風(fēng)箏、劉氏磚刻等,還有全國各地的景泰蘭、牙玉雕、雙面繡、中西樂器、藝術(shù)陶瓷等上萬種文物古玩、圖書字畫等。除了各式店鋪外,還有不少小攤,有糖葫蘆、烤紅薯、糕餅等,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一把龍嘴大茶壺沖、配出來的"茶湯",味道和表演的技術(shù)讓人看后不禁想嘗嘗。
每到節(jié)慶時什么舞獅的、跑旱船的、踩高蹺的更是熱鬧非凡。
漫步古文化街,耳邊傳來一聲聲的叫賣時就好象我們又置身于那個已經(jīng)離現(xiàn)在很遙遠的年代,眼前仿佛出現(xiàn)一幕一幕陌生而又熟悉的畫面。每次到那里我都看不夠,每次都能給我?guī)硇乱狻?/p>
古文化街不僅有悠久的歷史,還有很深的文化氛圍,所以我喜歡古文化街。
【第2篇】
作為一個天津人,不能親臨天津的古文化街,真是一件憾事。我一直向往,但一直沒有機會。國慶長假,在那里終于留下了我的足跡。
進入街道,兩旁都是古色古香的文化小店,有中外聞名的“泥人張”、特色小吃“耳朵眼炸糕”,還有各種文化商品應(yīng)有盡有,琳瑯滿目。泥人張三個金色大字,赫然入目。我急切的跨進店鋪。
天津泥人張創(chuàng)始人名叫張明山,他從小愛好捏泥人,練就一身絕技,18歲便得“泥人張”稱號。1915年,張明山的作品《編織女工》獲得了國際大獎,名揚千萬。后經(jīng)子孫張玉亭、張景福、張景祜、張銘、張宇五代人的傳承,成為中國泥塑藝術(shù)的代表。
1949年,對泥人張采取了保護、扶持、發(fā)展的政策,把泥人張的傳人們都安排到文藝創(chuàng)作、教學(xué)部門工作,更使泥人張發(fā)揚光大!泥人張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主要取材于民間故事,或直接采用經(jīng)典文學(xué)名著。
我最喜歡泥人張作品《西游記》中的人物,唐僧師徒四人的泥塑作品。孫悟空鬼靈精怪、豬八戒憨厚可愛、沙和尚不辭辛苦、唐三藏樸素善良,泥人張把他們打扮得好像真的一樣,活靈活現(xiàn)。我在看到“泥人張”店鋪內(nèi)的簡介,和那些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時,不由對泥人張藝術(shù)佩服的五體投地。
這次古文化街一游,不僅欣賞了泥人張的高超技藝,還了解到了悠久的文化,我依依不舍的踏上了歸途?;仡^望去這古文化街依偎在海河的懷抱,真是美麗極了!
【第3篇】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也是寒假的最后一天,晚飯后我們一家人來到古文化街。
正月十五是傳統(tǒng)的燈節(jié),所以今天的古文化街張燈結(jié)彩,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沿街的商鋪都被各式各樣的彩燈簇?fù)碇惺?;八仙過海燈;京劇臉譜燈;西游記人物燈,哇!居然還有喜羊羊和灰太郎。真讓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
走到古文化街的中心廣場,這里正在舉辦一年一屆的民俗廟會,棉花糖、捏面人、吹糖人、抖空竹、拉洋片、剪紙、茶湯……看到小朋友們一手提著燈籠,一手拿著剛出鍋的大塘堆兒,高興地合不上嘴,許多童年的記憶瞬間已浮現(xiàn)在我眼前。
忽然間,一陣急促而有節(jié)奏的快板聲打斷了我的回憶,我們已來到了“名流茶館”,今天的相聲大會已經(jīng)開始,空閑的時候,我們一家人也常來到這里,許多演員我都熟悉,我還是他們的“小粉絲”呢。
不知不覺中,我們已隨著彩燈走到了整修一新的金湯橋上,倚仗欄桿,海河兩岸的夜景盡收眼底,看著夜色中的津城燈光闌珊,流光異彩,看著身邊的人們歡聲笑語,喜上眉梢。我聽到了,聽到了家鄉(xiāng)躍進的腳步聲;我觸到了,觸到了家鄉(xiāng)前進的脈搏!
騰飛中的天津,我祝你蒸蒸日上!
【第4篇】
前幾天,我參觀了天津古文化街。很幸運的是,在去古文化街的途中,我先領(lǐng)略了被譽為天津衛(wèi)“三宗寶”之一的鼓樓的風(fēng)采。
登上用青磚砌成的鼓樓方形城臺,古文化街的景色盡收眼底。我一邊欣賞街景,一邊繼續(xù)攀登。到了上面,只見鼓樓懸掛著一口高近2米、重達3噸的銅鐘。我用盡全力,連敲三下,悠揚古樸的鐘聲飄蕩出去,余音裊裊,真是“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柞早晚鐘聲”。
從鼓樓上下來,我一直往東行,穿過高達10米、刻有“津門故里”的牌樓,來到了古文化街上的天津民俗博物館所在地—天后宮。
天后宮坐西朝東,面對海河,占地5360平方米,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距今有近800年的歷史。整個天后宮用青磚青瓦建成,飛檐斗拱,造型古樸典雅,十分別致。
站在天后宮前,首先映人眼簾的是山門門額上整磚鐫刻的“救建天后宮”五個燙金大字。走進山門,穿過高大寬闊的前殿,向西就到了天后宮的主體建筑——正殿。這里氣勢恢弘,香火不斷。大殿里供奉的天后神像頭戴鳳冠,身披霞被,神情端莊祥和。
出了天后官,廣場上正在舉行盛大的廟會。遠處,戲樓上古曲的唱腔蕩氣回腸;近處,翩翩起舞的高蹺步伐輕盈,舞動的金獅威風(fēng)凜凜,翻飛的巨龍氣勢奪人……這里鑼鼓喧天,觀者如云,掌聲如潮,好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
離開廣場,我又來到了熙熙攘攘的宮南大街和宮北大街。街道兩旁的仿清店鋪鱗次櫛比,各種商品琳瑯滿目。只見架子板上貼滿了火紅火紅的福字兒、吊錢兒、剪紙和對聯(lián);貨架上掛滿了大紅的燈籠和中國結(jié)。身著唐裝的人們宛如錦鯉穿梭在水中一樣歡暢,這里真是紅色的海洋!
咬一口一兜油的“狗不理”包子;掰一塊嘎嘣脆的“十八街”麻花;吃一串‘“皮上不沽毛”的“丁大少”糖堆兒;喝一碗香甜濃郁的楊氏“龍嘴大茶壺”茶湯;買一張“連年有余”的楊柳青年畫;捏一個“泥人張”的“虎來?!?放一只“風(fēng)箏魏”的“喜羊羊”;吹一個栩栩如生的“大刀將軍”—蜂螂……
古文化街津味十足,猶如一壇窖香百年的老酒,令人回味無窮。
【第5篇】
每當(dāng)節(jié)假日人們都去旅游的時候,我總是要和媽媽去一趟天津古文化街,我從小到現(xiàn)在去過古文化街的次數(shù)已經(jīng)數(shù)不清了,可每次媽媽問我想去哪兒的時候,我第一個想去的地方肯定還是古文化街。媽媽有時開玩笑地問我為什么總是想去那兒?是呀她的津味、古味、文化味一直深深地吸引著我…
天津枕河瀕海,水運歷史悠久,在經(jīng)濟和軍事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古文化街由宮南宮北大街和宮前廣場三部分組成,全長580米,街寬7米,除了有天津特色的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魏記風(fēng)箏、劉氏磚刻等,還有全國各地的景泰蘭、牙玉雕、雙面繡、中西樂器、藝術(shù)陶瓷等上萬種文物古玩、圖書字畫等。除了各式店鋪外,還有不少小攤,有糖葫蘆、烤紅薯、糕餅等,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一把龍嘴大茶壺沖、配出來的"茶湯",味道和表演的技術(shù)讓人看后不禁想嘗嘗。
每到節(jié)慶時什么舞獅的、跑旱船的、踩高蹺的更是熱鬧非凡。
漫步古文化街,耳邊傳來一聲聲的叫賣時就好象我們又置身于那個已經(jīng)離現(xiàn)在很遙遠的年代,眼前仿佛出現(xiàn)一幕一幕陌生而又熟悉的畫面。每次到那里我都看不夠,每次都能給我?guī)硇乱狻?/p>
古文化街不僅有悠久的歷史,還有很深的文化氛圍,所以我喜歡古文化街。
【第6篇】
十月一放假七天,媽媽帶我去了天津大舅家。
大舅帶我們?nèi)チ斯盼幕帧?/p>
我們開車沿著海河來到了文化街的街頭,一進去我們就看見了文化街的名小吃,我買了一個棉花糖,棉花糖雪白雪白的特別甜。我們還品嘗到了有名的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再往里走商品琳瑯滿目,眼花繚亂,紅的,綠的,五顏六色,仿佛有幾十只眼睛也看不過來,因為今天是假日,來這玩的人也特別多,一不留神就會走丟,我緊跟著大舅,眼睛不敢離開大舅的視線,恐怕把我丟了。
轉(zhuǎn)了一下午,真的好累,最后出來的時候,大舅給我買了泥人張的吹糖人兒,爺爺給我吹了一個小白兔吃蘿卜,我真是舍不得吃它,因為它太可愛了,最后我還是決定把它放在家里擺著看。
好玩的一天就這樣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