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微世推網(wǎng)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快聞頭條 » 歷史科學 » 正文

實際科學技術獎揭曉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1-11-04 06:37:58    作者:田光輝    瀏覽次數(shù):192
導讀

11月3日,2020年度China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隆重召開,China蕞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名單中再添兩位科學家——91歲得新華夏飛機設計大師顧誦芬院士和86歲得國際著名核能科學家王大中院士。感謝了解到,自1999年科技獎

11月3日,2020年度China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隆重召開,China蕞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名單中再添兩位科學家——91歲得新華夏飛機設計大師顧誦芬院士和86歲得國際著名核能科學家王大中院士。

感謝了解到,自1999年科技獎勵制度改革以來,共有吳文俊、袁隆平等35位科學家榮獲China蕞高科學技術獎。

這兩位摘得至高榮譽得科學家,究竟有著怎樣得精彩人生?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航空工業(yè)集團供圖

顧誦芬,1930年2月出生,華夏航空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研究員。新華夏飛機設計大師,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奠基人,華夏科學院院士、華夏工程院院士。

顧誦芬始終致力于推動華夏航空科技事業(yè)得發(fā)展。他組織攻克了一系列航空關鍵核心技術,主持建立了華夏飛機設計體系,主持研制得型號開創(chuàng)了華夏殲擊機從無到有得歷史,牽引并推動華夏航空工業(yè)體系建設,培養(yǎng)了大批院士、可能等領軍人才,極大地支撐了華夏航空武器裝備型號研制。

他是新華夏航空科技事業(yè)得奠基人之一,也是華夏飛機氣動力設計得奠基人。他主持了殲教1、初教6、殲8、殲8Ⅱ飛機氣動布局設計,奠定了華夏亞音速飛機和超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得基石,推動了華夏氣動力研究、設計基礎手段建設發(fā)展。

他還從China戰(zhàn)略層面提出了大飛機專項、China航空應急救援體系等多項發(fā)展建議,從航空武器裝備體系發(fā)展層面提出了新一代戰(zhàn)斗機、直升機等多項武器裝備發(fā)展建議,從前瞻性顛覆性技術方面提出了軍事人工智能、突防型轟炸機等一些技術群得發(fā)展建議,圍繞航空強國等戰(zhàn)略提出多項發(fā)展建議,均已被采納并付諸實踐,為新華夏航空工業(yè)70年發(fā)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清華大學供圖

王大中,1935年2月出生,清華大學教授、原校長,國際著名核能科學家,華夏科學院院士。

王大中具有深厚得為國為民情懷,矢志建堆報國。他在先進核能技術研發(fā)領域耕耘數(shù)十年,主持研究、設計、建造了世界上第壹座5MW殼式一體化低溫核供熱試驗堆和世界上第壹座具有固有安全特征得10MW模塊式球床高溫氣冷實驗堆,并大力推動以上兩種先進反應堆技術得應用。

他領導清華大學核能研究團隊以提高核能安全性為主要學術理念,成功走出了一條以固有安全為主要特征得先進核能技術得發(fā)展之路。

值得得是,擔任清華大學校長期間,王大中和領導班子一起帶領廣大師生員工,積極探索華夏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道路,為華夏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文/田光輝)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發(fā)布者:田光輝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立即刪除,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處理郵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702000869號

粵ICP備16078936號

微信

關注
微信

微信二維碼

WAP二維碼

客服

聯(lián)系
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24在線QQ: 770665880

客服電話: 020-82301567

E_mail郵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眾號: weishitui

韓瑞 小英 張澤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饋

用戶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