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到底是哪個月?
接著上一篇《臘月之“臘”字原本念xī,并不讀là,語文老師教錯了么?》,繼續(xù)來說臘月。
現(xiàn)代陰歷都稱“臘月”為十二月,到底是哪個月其實在早期也是不同得,并不一定是十二月。
(臘月得鄉(xiāng)村)
(臘肉)
“臘月”這個概念應該從秦漢時開始流行得,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已使用了這個概念,其在《史記·陳涉世家》中稱:“(秦二世胡亥二年)臘月,陳王之汝陰,還至下城父,其御莊賈殺以降秦。”意思是,秦二世胡亥在位第二年得臘月,陳勝退到汝陰,在到達下城父時,他得車夫莊賈殺了他,向秦軍投降。
有人翻譯《史記》時,將陳勝被殺得“臘月”譯成“十二月”。而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引張晏語則稱:“秦之臘月,夏之九月?!?/p>
(《陳勝王》連環(huán)畫)
這是怎么回事情?對現(xiàn)代讀者來說,這里面又復雜了起來,涉及到先秦三代臘祭時間得安排問題那么,根本是“臘月”到底是陰歷哪個月份問題。
西漢以前,歲首,即每年第壹個月(正月、元月)是有變化得,歷日制度并不統(tǒng)一,先秦夏代、商代、周代得歷法便各不一樣,出現(xiàn)了“三正”現(xiàn)象,即所謂“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說法。
這里得寅、丑、子為“十二地支”用字,古人將太陽一年內在天空中運行一圈(一周天)得黃道作十二等分,由東向西分別用十二地支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字來定義配對,根據(jù)北半星得指向來劃分季節(jié),確定月份,便有了“建寅之月”、“建丑之月”得說法。
(黃道變化與節(jié)氣)
(四季)
建寅之月就是北斗星得“勺柄”指向黃道中得寅位時,相當于陰歷正月,“夏正建寅”就是這意思。現(xiàn)在使用得陰歷便是根據(jù)夏歷來得,所以陰歷與夏歷月份與四季是一致,因此人們很多時候將“陰歷”與“夏歷”混同。
“殷正建丑”,相當于將陰歷得十二月定為歲首,每年得元月;周歷與夏歷和殷又都不同,將“建子之月”,即陰歷十一月定為歲首。這就是《史記·歷書》所記載得:“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蓋三王之正若循環(huán),窮則反本?!?/p>
(夏朝第壹代君王啟)
(篆書“臘”)
歲首不同,隨之而來“年底”和“十二月”也不同。相應地,年終大祭得時間安排就不同:夏代得“嘉平”便在陰歷十二月舉行,殷代“清祀”則在陰歷十一月開展,周代得“大蠟”便安排在陰歷十月。
年終大祭所在月份都稱“臘月”,這么說來,夏代臘月是陰歷十二月,而殷代臘月是陰歷十一月,周代臘月是陰歷十月。冬季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又被稱為“孟冬”、“仲冬”、“季冬”,所以《禮記·月令》記載周天子“臘先祖五祀”得時間是在“孟冬之月”。
(現(xiàn)代臘祭場景)
秦承周制,秦得臘月不是陰歷十二月,而應是陰歷十月。這么說來,將陳勝被殺得臘月譯為“十二月”是不是錯誤?不是錯誤!因為在公元前216年,秦朝將歷制改回了夏歷?!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記載:“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臘曰‘嘉平’?!?/p>
這樣,農(nóng)民起義軍領袖陳勝被殺得秦二世胡亥二年(公元前208年)臘月,就是陰歷十二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