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微世推網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快聞頭條 » 本地資訊 » 正文

中國古代皇帝都是怎樣做檢討的?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8-01-19 05:12:08    瀏覽次數(shù):147
導讀

“罪己詔”是中國傳統(tǒng)中極富特色、獨家專有的現(xiàn)象。“罪己詔”是皇帝在國家出現(xiàn)了嚴重問題或者施政犯了重大錯誤時向皇天,也是向老百姓做的書面檢討。它源自君王對于自己責任和失責的確認,這件事兒在上古是不成問題

 “罪己詔”是中國傳統(tǒng)中極富特色、獨家專有的現(xiàn)象。


 “罪己詔”是皇帝在國家出現(xiàn)了嚴重問題或者施政犯了重大錯誤時向皇天,也是向老百姓做的書面檢討。它源自君王對于自己責任和失責的確認,這件事兒在上古是不成問題的。那時國家小,社會風氣淳樸,君民相隔尚不太遠,君主的職責相對較為明確,出了問題,人們都在看著,想賴也賴不掉。推諉責任則被視為重大的問題,最高統(tǒng)治者做了壞事賴賬,上天示警也視而不見,這在民眾之中就喪失合法性,是很容易倒臺的?!蹲髠鳌分姓f“禹、湯罪己,其興也悖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把賴不賴賬、認不認錯視作優(yōu)劣的指標,這逐漸成為一種機制,作為君主專權的補充。


蕭瀚根據“二十五史”進行的統(tǒng)計顯示,共有79位皇帝下過罪己詔:漢朝15位、三國3位(曹魏1位、孫吳2位)、晉朝7位、南朝14位、北朝1位、隋朝1位、唐朝8位、五代6位、宋代7位、遼代1位、金代1位、元朝4位、明朝3位、清朝8位。遺留下詔書全文的大約有二三百篇。袁世凱洪憲帝制失敗后,退回來又想繼續(xù)當中華民國終身大總統(tǒng),為此還下了一份《罪己詔》,這是歷史上最后一份。它以喜劇方式為《罪己詔》劃上了句號。


過去史評認為第一位下罪己詔的是漢文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63)因“水旱疾疫之災”連年歉收,文帝下詔自責(間者數(shù)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災,朕甚憂之),這被認為是傳世的第一篇罪己詔。其實,史籍中并沒有說這是罪己詔,《全漢文》稱此文為《求言詔》。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他頒下詔書有二三十篇,多有自責之意,包括他的遺詔,風格大類相似。如果不是循名求實的話,春秋時期秦穆公的《秦誓》才是第一篇完整的《罪己詔》。


感情深摯的檢討文字——《秦誓》


史書說“禹、湯罪己”,但沒有具體文字傳世,而《秦誓》收在《尚書》之中,而且是“今文本”中,沒有造偽的嫌疑,事情的前因后果在《左傳》中也有很翔實的記載。


秦國本來是西方邊陲小國,被視為野蠻,不得參與中原諸侯朝聘。經秦襄公、文公、武公、德公等數(shù)百年的經營,秦國日益強大。為了改變秦的身份地位,秦穆公繼位后特別重視與相鄰的晉國交好。


春秋中葉,晉是諸侯中的老大,秦穆公娶晉獻公之女為妻,目的在于擠入“世界文明體系”。然而晉獻公身后,晉國內亂,秦積極插手,可惜里外不討好,兩國甚至發(fā)生戰(zhàn)爭。魯僖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7)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去世,他是在秦穆公支持下返晉為諸侯的,后晉文稱霸,秦晉關系貌合神離。秦想乘晉有喪事之機偷襲鄭國,挑戰(zhàn)晉霸主地位。


秦國元老蹇叔反對,秦穆公不聽。當部隊出發(fā)時,蹇叔到軍前哭送其子,斷定他們必敗死于殽山。穆公大怒,痛罵蹇叔。結果蹇叔預料成真,晉在殽大敗秦軍,孟明、西乞、白乙三帥被俘。后晉襄公聽文公遺孀文嬴(秦女)勸告,釋放了三帥。秦穆公親自到城郊迎接這些殘軍敗將,但并未責備他們,而是深刻自責,表示認錯、懺悔。這便是《秦誓》的背景。


 公曰:“嗟,我士,聽,無嘩。予誓告汝群言之首。古人有言曰:‘民訖自若是多盤’,責人斯無難,惟受責俾如流,是惟艱哉。我心之憂,日月逾邁,若弗云來。惟古之謀人,則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謀人,姑將以為親。雖則云然,尚猶詢茲黃發(fā),則罔所愆。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違,我尚不欲。惟截截善諞言,俾君子易辭,我皇多有之,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孫黎民。亦職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彥圣,而違之,俾不達,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 邦之杌隉,曰由一人。邦之崇懷,亦尚一人之慶?!?/p>


《秦誓》行文自然平實,讀者感到這是一篇真心實意的檢討。文章開門見山,痛陳決策的錯誤。他從人性說起,“責備別人不是難事,難的是,像流水那樣順暢地接受別人的批評”。此時秦穆公已經執(zhí)政三十余年,年齡約近花甲,他的打入中原的理想還未實現(xiàn),又犯如此嚴重的錯誤,“我心之憂,日月逾邁,若弗云來”(我的憂慮很多,光陰白白流逝,再也不會回來)。


秦穆公的“罪己”不單純因為損兵折將,更重要的是他意識到自己失去了初即位時的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蹇叔就是百里奚推薦、從宋國請來的)?!拔掖乖兝铣傻闹\士,他們不肯遷就,我不高興;而一些順著我的想法提供意見的謀士,我便覺得親近”。他進一步檢討說“對于那些巧言如簧,善于讒毀,使正人君子陷入困境的,我卻能與他們相處?!倍贾懒妓幙嗫凇⒅已阅娑?,但從感情上人還是愛聽奉迎話。然而有作為的人物就不能這樣。


秦穆公說,我經過深思,體察各種不同的臣下。有這樣一個臣子,他精誠專一、沒有其他技能,但卻胸懷寬廣而能容人;別人的能力,他視為己有;喜愛優(yōu)良之士,這種喜愛發(fā)自內心,超越了他的口頭稱道。用這樣的人主政,才能保護我的子孫和黎民,為他們造福。與此相反,嫉妒、厭惡有能力的人,心胸狹窄、阻撓哲人賢士,使其不能為君王所用。用這種人主政,不能保護子孫、黎民,還會帶來無窮禍患。最后秦穆公總結出來:國家的危險不安,因為用了這個壞人;國家的繁榮安定,是由于善人之賜!


秦穆公的“罪己”有兩點,一是聽取不同意見問題,二是用人問題。專制制度是人治,在“人治”之下,這兩點是永恒的問題,也是永遠解決不了的問題。因為“人”是有弱點的,詩云“具曰予圣”,其實沒有全知全懂、永不犯錯的圣人。把治理寄托在明君賢臣上現(xiàn)在看來是十分可笑的,但中國人就這樣幻想了兩三千年。


秦穆公的“罪己”與禹湯等古人有很大區(qū)別。禹、湯罪己,是因為職責有虧,首領必須承擔罪責,而秦穆公檢討的是錯誤耽誤了自己的大計。

 


漢武帝政策轉向的標志——《輪臺罪己詔》


歷史上最有名的罪己詔有兩個,一是漢武帝的《輪臺罪己詔》,一是唐德宗的《興元罪己詔》。


隨著電視歷史劇的熱播,漢武帝成為熒屏名人,《輪臺罪己詔》也廣為人知。微博上有些小青年還認真地討論,并提問:你若是漢武帝會下此詔嗎?大多回答“不會”。


漢武帝青年繼位,力圖超越乃祖乃父的“文景之治”。他在位五十余年,擴大了朝廷的影響力,使“漢”成了“大漢”。對外,漢武帝攻打匈奴、開通西域,窮兵黷武,連年征戰(zhàn)。在內,出游封禪,祀神求仙,造宮殿、苑囿,揮霍無度,糜費無算。為此加重了對百姓的盤剝,大大削弱了國力。


為了加強皇權專制,漢武帝肆行暴政,濫殺朝臣名將。文帝廢除了“誹謗妖言罪”,漢武帝又重新?lián)炱?,甚至發(fā)展到了“腹誹罪”。大農令顏異因對幣制有異議,未敢言,只是嘴唇嚅動,就被指為“腹誹”(內心不滿),處死。漢武為人多疑,誅殺無度,動輒誅滅三族、九族,血流成河,最終釀成“巫蠱之禍”,逼死了太子和衛(wèi)皇后,株連者有數(shù)萬人。漢武晚年,下有百姓造反,內有擺不平矛盾,再加上李廣利遠征失敗,十六萬大軍全軍覆沒,舉國憤怒到極點。老謀深算的漢武帝悲哀、悔恨、恐懼交加,感到不給老百姓一個交代是不行了,于是有了這篇《輪臺罪己詔》。


這篇“罪己詔”也不像后世寫作規(guī)范的詔書,大體上是個皇帝口頭檢討的筆錄:


(征和四年)三月,上耕于鉅定。還,幸泰山,修封。庚寅,祀于明堂。癸巳,禪石閭,見群臣,上乃言曰:“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碧锴镌唬骸胺绞垦陨裣烧呱醣姡鵁o顯功,臣請皆罷斥遣之!”上曰:“大鴻臚言是也。”于是悉罷諸方士候神人者。是后上每對群臣自嘆:“向時愚惑,為方士所欺。天下豈有仙人,盡妖妄耳!節(jié)食服藥,差可少病而已?!?/p>


皇帝高高在上對群臣講,既像在作檢討,又像發(fā)出最高指示。表示以后要改變政策,改弦更張。以前給老百姓造成的苦難“不可追悔”,意思是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以后不再傷害百姓也就是了。除了這段以外,《漢書》所載詔書的主要內容都是就事論事。如第一部分講,有司請求派人遠戍輪臺(烏魯木齊西南600公里),為此全國每人加稅30錢,漢武帝不同意,因為當年打車師的軍隊給養(yǎng)跟不上,死了許多人,何況輪臺還在車師以西千余里。第二部分講李廣利北征匈奴的決策過程與失敗原因。其中既有無可奈何的悲哀,也不乏自我辯護之詞。最后是公布政策“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清除橫征暴斂,鼓勵百姓努力務農,搞好民間養(yǎng)馬替代賦稅徭役,以解決馬匹短缺(意為不必再到西域弄馬了)。


《輪臺罪己詔》的出籠意味著漢武帝武力擴張和暴力施政方針的轉變,原來的方針推行不下去了,祖宗積累下的錢花光了,老百姓被搜刮得活不下去,也起來造反了,因此只有改變政策,國家才不會出大亂子。對此,英雄過、風光過的漢武帝也只能喚奈何!《輪臺罪己詔》的基調就是無可奈何。


本文摘自《寫在歷史邊上》作者王學泰


 
(文/小編)
免責聲明
本文為小編原創(chuàng)作品?作者: 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nyqrr.cn/news/show-25810.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fā)現(xiàn),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郵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0869號

粵ICP備16078936號

微信

關注
微信

微信二維碼

WAP二維碼

客服

聯(lián)系
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24在線QQ: 770665880

客服電話: 020-82301567

E_mail郵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眾號: weishitui

韓瑞 小英 張澤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饋

用戶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