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從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到清代宣統(tǒng)覆滅,共經(jīng)歷了352名皇帝,若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的帝王算進去,中國古代近有上千的帝王。
然而在這么多帝王中,其中有七位帝王竟神秘失蹤,他們究竟去了哪里?
公元前74年,22歲的漢王朝第六任帝王昭帝劉弗陵,因死時沒有兒子,他的侄子昌邑王劉賀,幸運地被權傾朝野的大司馬、大將軍霍光扶上了漢王朝的帝王寶座。
劉賀是個典型的浪蕩公子、不學無術的紈绔子弟。
即位后他不理朝政,終日和寵妃飲酒作樂,更荒唐的是,劉賀竟召先皇宮女淫亂。
大臣的勸諫,他根本聽不進去?;艄夂痛笏巨r田延年商議后,稟報太后,決定廢黜劉賀皇帝。
不久,霍光召集丞相、御史、將軍、列侯等朝廷大官至宮中,共商廢黜皇帝劉賀之事,群臣同意了霍光的意見。
霍光又將此事告知皇太后,皇太后聽后勉強同意,等到召見劉賀時就布置禁兵把守宮中。
待皇太后責問劉賀之時,霍光等出班奏本,指陳他即位以來僅27天,就做下了1127件荒唐事,皇太后當即表示同意劉賀“當廢”。
霍光隨即上前解其玉璽,扶劉賀下殿。劉賀離開了尚未坐熱的帝位,被押送到始封地昌邑,從此便再也沒有消息。
曹魏王朝的第三任帝王曹芳,是魏明帝曹叡的養(yǎng)子。
公元239年,曹叡病死后,年方8歲的曹芳登上了魏國的帝位。
曹芳即位后,由曹操的侄孫、大將軍曹爽和太傅司馬懿輔政,不過曹爽被司馬懿所殺,魏國的軍政大權也落入司馬懿之手。
令人遺憾的是,曹芳也是一個太不爭氣的帝王,成人后沉溺于酒色中不能自拔。
曹芳越是昏愚,司馬氏父子越是專橫。公元251年司馬懿死后,正時快20歲的皇帝曹芳,對司馬兄弟的專橫日益不滿,左右臣僚勸曹芳誅殺司馬昭,以解除司馬兄弟對朝廷的威脅。詔書都寫好了,可曹芳畏懼司馬兄弟的勢力,不敢下詔。
事后司馬兄弟得知了這一情況,就合謀廢黜曹芳。司馬師假借皇太后令召集群臣,商議廢黜皇帝曹芳。眾臣懾于司馬家族的勢力,不敢有異議。司馬師又派皇太后叔父郭芝去告知太后,當時太后正和曹芳對坐。
郭芝直截了當將司馬師欲廢曹芳的事告知了太后和曹芳,曹芳惶恐不已,太后也很不高興。
太后要求見司馬兄弟,然而郭芝不答應,只要求曹芳快點交出璽綬。曹芳迫于司馬師的威勢,遣人取來了璽綬。
司馬師得到皇帝璽綬后,又遣使者授予曹芳齊王印綬,讓其移居宮外。曹芳此后再也沒有了消息。
公元530年,北魏王朝在野心家爾朱榮等人的折騰下,已經(jīng)到了崩潰的邊緣。
孝莊帝元子攸不甘北魏大權旁落爾朱氏手中,于是詐稱皇太子出生,召爾朱榮入朝。爾朱榮入宮落座后,見少卿魯安、典御李侃希等抽刀從東側門闖入,當即起身直奔御座。
孝莊帝橫刀膝下,親手殺死了爾朱榮。爾朱榮死后,他的侄兒汾州刺史爾朱兆為了替死去的叔父報仇,發(fā)兵攻入京師洛陽,俘掠了元子攸。后來長廣王元曄,被爾朱兆擁立登上了帝位。
元曄即位后,即封爾朱兆為大將軍,并進爵為王。這樣北魏的大權仍為爾朱氏把持。爾朱兆自以為擁立有功,不僅殺死皇子,污辱嬪妃,還大殺宗室成員和朝廷其他官員。
后來爾朱兆滿載著掠奪的財物到了晉陽時,又留下叔父爾朱世隆牽制元曄。爾朱世隆也是一個心腸毒辣的野心家,留守洛陽不久,就密謀趁元曄母親衛(wèi)氏出行之際,遣數(shù)十人在街巷中將其殺死。
公元531年,一直覬覦北魏王朝大權的爾朱世隆以長廣王與孝莊帝關系疏遠且無威望為由,欲廢黜長廣王另立親近。
時逢元曄出行郊山,爾朱世隆擅作禪文,硬是逼迫元曄禪位于曾裝聾扮啞達8年之久的廣陵王元恭,元曄被迫交出帝位后,被降為東海王。做了5個月帝王的元曄,從此以后也生死不明。
孫亮是吳王朝的第二任帝王,早在父親孫權在位時,就因母貴而被立為太子。
公元252年,孫權病終,年僅9歲的孫亮在大將軍諸葛恪等人的扶持下,登上了帝位。
諸葛恪大權在握,發(fā)兵20多萬攻打魏城淮南,數(shù)月余后以失敗告終。
孫亮的堂侄、侍中孫峻乘機在孫亮面前誣告諸葛恪圖謀政變,將諸葛恪一家全部誅殺。諸葛恪被誣殺后,吳王朝的大權又落到了孫峻和其堂弟、時任大將軍的孫綝手中。
不久孫峻因病暴死,這樣孫綝就獨攬軍政大權。一向倨傲的孫綝根本不買孫亮的賬。年齡雖小但頭腦比較清醒的孫亮與大將軍劉承、黃門侍郎錢紀密謀,決定誅殺孫綝,奪回大權。
孫亮命皇后的兄弟全紀將此事通報給任衛(wèi)將軍的皇后之父全尚,并再三告誡不可走漏消息,然而消息還是傳到了孫綝耳中。
孫綝得知后,立即發(fā)兵包圍了皇宮?;实蹖O亮聞訊,十分憤怒,帶箭執(zhí)弓欲出,準備和孫綝拚個死活。
侍中近臣、乳母等人怕孫亮敵不過孫綝,一起拖住他不讓出去。隨后,孫綝遣中書郎李崇奪了孫亮的皇帝璽綬,并強迫眾臣在他制造的孫亮罪過的布告上簽名。
后孫綝遣將軍孫耽將孫亮送回會稽,又派人將全尚在貶往零陵的途中殺死。16歲的孫亮從此之后再也沒有了下落。
公元1328年,阿速吉八的父親、泰定帝也孫鐵木兒病死后,阿速吉八理所當然成為帝位繼承者。
然而,大權在握的僉書樞密院使燕鐵木兒,為保自己的功名富貴,卻決定擁立武宗海山之子、鎮(zhèn)守江陵的懷王圖帖睦爾為帝,他召集百官,當場宣布:“立江陵懷王圖帖睦爾為帝,有敢不順者斬!”
隨后燕鐵木兒與西安王入守內庭,分別派心腹到樞紐地段防守,派遣守衛(wèi)軍長嚴把通往皇宮的街巷。萬無一失后,燕鐵木兒派人迎懷王圖帖睦爾于江陵,不久圖帖睦爾便在大都稱帝。
留守上都的左丞相都爾蘇因不滿燕鐵木兒的所作所為,又立皇太子阿速吉八為皇帝。
阿速吉八年方9歲,稀里糊涂地當了帝王。這樣元王朝一時在大都和上都出現(xiàn)了兩個帝王。圖帖睦爾大為惱怒,命燕鐵木兒率兵攻打上都,最后上都一方戰(zhàn)敗。天順帝阿速吉八在這場混戰(zhàn)中也神秘失蹤。
公元710年6月,唐中宗李顯被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毒殺后,太平公主與上官昭容又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皇后主持朝政大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李重茂即位,年僅16歲。
依附韋太后的中書令宗楚客、太常卿武延秀等人秘密上書韋太后說:“應該早些廢去殤帝,改朝換制,以便韋氏一統(tǒng)天下。并宜早些除掉圖謀不軌的太平公主,以掃清立國換制之路。”
不料如此重要的機密,竟被與宗楚客關系密切的兵部侍郎崔日用獲知。
崔日用即派寶昌寺僧普潤秘密告知李旦之子、太平公主的侄兒李隆基。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等人合議后,發(fā)兵誅殺了韋太后、安樂公主以及親韋后的武延秀,中書令宗楚客等人。
太平公主后又暗中密謀迎立曾被武則天廢黜的李旦復位。
次日蒙在鼓中的李重茂照舊上朝,朝堂之上太平公主突然向大臣們宣布說:“皇帝打算讓位于其叔父,眾臣同意嗎?”這時目瞪口呆的李重茂還不明白是咋回事!太平公主于是說道:“天下之心已歸順相王,這座位也不再屬于你了!”
下朝后皇帝李重茂被囚禁于內宅,李重茂的哥哥、任集州刺史的譙王李重福在一些原被貶出朝廷的官吏支持下,自立稱帝,同時封弟弟溫王為皇太弟。
然而沒過幾天李重福即兵敗被殺。被姑姑太平公主等人扶上臺又攆下臺的李重茂,再也不知所終。
600多年后,同樣的災難又降臨在明王朝第二任帝王、建文帝朱允炆的身上。
朱允炆是繼太祖朱元璋之后登上帝位的。朱允炆即位時,已經(jīng)20多歲,即位不久,針對“諸王擁兵自重”的現(xiàn)狀,他聽從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黃子澄等人建議,決定削奪各地藩王的權力。
建文帝考慮到燕王朱棣勢力強大,因而未對朱棣下手,他先廢周王,以此牽制燕王。
不久又削除了湘王、齊王、代王、岷王4個親王的藩王爵位,并將他們廢為庶人。
朱允炆的所作所為,當即引起了朱棣的警覺。就在朱允炆稱帝的第二年,朱棣以祖訓“如果朝廷內已無忠臣,而奸佞之輩滿朝,則親王可以訓兵待命,為天子清除掉周圍的奸臣”為由,舉兵發(fā)難。
朱棣曾在父皇在世時,就多次受命帶兵出塞征戰(zhàn),故起兵僅一個月,就攻下了北平周圍許多重要的關口和州縣。
建文帝和齊泰等人商議后,以朱棣謀反為由,發(fā)布告示,要討伐燕王。
但建文帝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將領,只好派年已古稀的長興侯耿炳文為大將軍,北上討伐燕王朱棣,結果只有13萬兵力的南軍被朱棣統(tǒng)領的北軍打得一敗涂地。
消息傳到南京,建文帝和黃子澄商議對策后,又派曹國公李景隆為大將軍,取代耿炳文。
李景隆調集各道兵馬,糾合耿炳文的余眾,共計50萬兵力,扎營于河間。
朱棣得知此情后,對諸將說:“李景隆是紈绔子弟,何時還學過布兵打仗,今領50萬來犯,不過是第二個趙括罷了?!惫唤粦?zhàn)不久,南軍又一次大敗。
多次擊敗南軍后,燕王朱棣乘勝揮師南下,包圍了京師。無可奈何之中,建文帝遣人與朱棣議和,并以割地為條件。
一心要奪得帝位的朱棣根本不予理睬,向京師發(fā)起了猛攻。建文帝的叔父、谷王朱穗,以及屢戰(zhàn)屢敗的李景隆,面對朱棣的威勢,開門放入燕師。
建文帝聞訊,知道形勢再也扭轉不回來,遂縱火焚宮。朱棣入宮后,清宮三日,終未能找到建文帝。
建文帝到底是死是活?至今仍是一團迷霧。
在這些帝王中,或因種種原因被廢黜而下臺的帝王,其生平起居,史書一般都有詳盡的記載。
然而兩千多年的封建帝王史,這七位帝王被廢黜后竟生死不明,像是人間蒸發(fā)般,給史書留下一片空白,給后人留下一團迷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