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3年,日本進攻臺灣失敗,中日釣魚島爭端開始萌芽。自此,中日海上主權(quán)戰(zhàn)役也正式打響。
進入21世紀后,隨著中國海軍實力的日益增強,海洋權(quán)益的不斷擴大,全球大時代和平的背景下,中日雙方已然延伸出了新的戰(zhàn)場——海底爭奪。
水下的戰(zhàn)爭——海底地形命名戰(zhàn)
自上個世紀90年代,國際海底地名分委會成立后,日本作為主要成員國就一直在積極推進海底地形名稱的注冊。
當時,中國還并未完全意識到海底命名的重要性。直到2011年,北京首次成為該會議舉辦地后。中國驚醒,注意到了海底地形的重要性。自從,中日在“水面下”也開始進行了激烈的角逐。
中國從0到百、后來居上——
2011年7月,中國以《詩經(jīng)》為主,以歷史人名為輔的命名體系,向國際海底地名分委會提交了以“鳥巢海丘”、“白駒平頂山”等7個海底地名的題案,實現(xiàn)了0的突破。
2012年10月,國際海底地名分委會又審議通過了中國提交的“牛郎平頂山”、“織女平頂山”、“維翰海山”等12個海底地名提案。至此,已有19個具有中國“標簽”的海底地名再收入國際海底地名名錄。
2013年到2015年,中國每年的命名申請維持在10-20個,直到2016年,中國直接一次性就上交了50個。區(qū)域更是涵蓋了東太平洋、中太平洋、西太平洋、南海、西北印度洋和西南印度洋。
2017年,中國提出了沖鳥礁以南的“九州帕勞海嶺南部海域”的多個海底地形共41個命名提案,其中有6項已經(jīng)獲得通過。
也正是因為中國的勢頭太猛,日本方面已經(jīng)開始心生警戒、滿嘴胡話。
2017年1月1日,據(jù)日本《讀賣新聞》,有日本研究者認為,中國在2016年度進行的調(diào)查活動和申請命名的地點都盡可能地接近了日本主張的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因此他斷言,這是中國是有意為之。
日本單方面主張擁有這片大陸架的理由:因為是日本的“沖之鳥島”。
日本口中的“沖之鳥島”實則是叫沖之鳥礁。只是被日本單方面稱作了島嶼,并以此沖之鳥礁為依據(jù)主張47萬平方公里的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約25.5萬平方公里的外大陸架。
沖之鳥礁漲潮時,只有兩塊礁石露出水面,面積分別僅為1.6m2和6.4m2。就大概兩張床的大小吧....
和床一樣大的沖之鳥礁
根據(jù)《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21款明確界定,島嶼是在漲潮時露出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陸地區(qū)域,不應把不能維持人類生活的巖礁列入其中,也不應有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
而日本為了爭奪海上資源,不僅自顧自地把礁石劃定為島嶼,日本還特意派遣人員用多種材料重重加固了這張床....由此可見日本的狼子野心......
從水下較量上,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日本隊中國在全球海域上的一系列動作、調(diào)查充滿了敵對情緒。因為近年來,中國在海洋調(diào)查領域上的突出表現(xiàn),所以中國在海上實際調(diào)查獲取的數(shù)據(jù)和資料會更有力量,而日本則正是害怕中國這些強有力的證據(jù)會直接毀掉他們的陰謀。
而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卻在海域權(quán)益問題上異?!罢J真”,這也在時刻警醒著中國,在海域的多方權(quán)益上,我們一刻都不能松懈!絕不能讓他們有機可乘!
來源:參考消息|觀察者網(wǎng)